正文 第33章 “不拘一格、才盡其用”——樹立用人觀念(1)(1 / 3)

古人雲: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的使用絕不應該受到外在各種條件的限製。管理者在樹立自己的用人觀念時,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去發現人才的長處,找到人才身上的特性,從而為其安排最適合的工作崗位,這才算得上是不拘一格,人盡其才。

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管理者在管理人才的過程中,要做到人盡其能,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挖掘出人才的優勢。他自己心裏要清楚,什麼樣的人才放在什麼樣的崗位上最為合適。管理者不是去改造一個人的個性,而是去發現一個人的個性。成熟的管理者總在管理當中慢慢認真自己所管理的對象的優缺點。

曾經有一個管理顧問,在第一個主管的手下很能幹,贏得了上級的賞識和同事的尊重。

換了第二個主管後,在第二個主管的眼裏這位管理顧問並不優秀,因為他從來沒有上交過一個像樣的顧問報告,而且他不做分析,也不把分析結果呈現出來。於是換了主管後的這位管理顧問就再也沒有從前的業績了,因為他總是每天在做項目報告,以鍛煉他的報告能力。

不久以後,主管認為這位管理顧問很不適合做報告,他寫出的報告價值都不高,客戶不滿意,自己也不會滿意。從那時起,這個管理顧問就開始覺得自己不受人尊重了,情緒也就越來越低落了。

最後,他悄悄地離開了這家公司。

這個案例中的第一位主管和第二位主管的行事風格不同,導致了下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激情的差異。第一位主管的優點是他善於關注和利用一個人的優點。第二位主管的錯誤就在於隻看到了下屬的缺點,卻從未想過要如何發揮他的優點,還試圖去改變下屬的缺點。

第一位主管看似沒做什麼,結果卻十分喜人,第二位主管看似做了很多,結果卻不那麼理想。

兩者的差別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下屬,如何去發現下屬的優點。

就像上文說到的那樣,成熟的管理者不是試圖去改變下屬什麼,而是想方設法地把下屬的優點發揮到極致。人無完人,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的,找到最合適的崗位來分配人才,這才是管理者的任務。

改變一個人,誰都無法很快地做到,幾乎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管理者選擇去改變自己的下屬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伊索寓言中曾有一句話說到:

一頭驢子,總覺得自己的主人偏心。

驢子它幹的活最多,吃的卻最差,更可怕的是,它幹了那麼多活,卻始終沒有得到主人的理睬。相反的是那隻會搖尾巴,什麼都不幹的哈巴狗卻霸占了主人的所有寵愛。

驢子想改變自己也同樣得到主人的憐愛,於是它開始學哈巴狗搖尾巴。主人見到驢子如此,隻當是驢子吃錯餓了什麼藥,並沒有多關注驢子一點。又一次當主人坐到沙發上的時候,驢子比哈巴狗還迅速地跳進了主人的懷抱,主人一怒之下就把這頭愚蠢的驢子殺掉了。

管理者的一項必要修煉,就是讓自己越來越準確地認識到自己和員工的優缺點。因為隻有這樣,才不會有企圖去改變他人,而是把一個人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用人之道,在於用人之長。

因人設事,人盡其用

組織本身是一種結構,一種成員之間互幫互助的結構,所以它需要彼此在工作時合理配合,以及正確調配資源才能達到完美的統一。同時,組織也可以視為一種狀態,成員之間分工的狀態,還有彼此合作的心理狀態等等。

中國社會有一種獨特的人倫關係,也就是特別強調人際關係中的倫理觀點。所以在組織內,管理者就要重視人員與工作的配合,簡單說就是人和事的配合。這是中國式管理的特色,從人出發,以人為主,對於組織的構架原則,當然也就因人設事,按照組織成員的特性,來加以合理的組織。

多數人聯合起來為了共同的目的就是一個組織成立的最原始原因,所以說同類合作是組織組成的最初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