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第二輪,再想著保留實力就不容易了。從四位數的第一輪到第二輪的百強,留下來的每一位煉丹師絕不是省油的燈。
經過三天的休息,第二輪第一場開始。
開賽這天,場地有了幡然變化,因為第一輪比賽,每一場都有過百人參賽,經過篩選,第二輪每一場隻有十人,最後決出前三名,隻有前三名才可以去到決賽,角逐丹王桂冠。
十進三的比賽隻可以用殘酷來形容,都是高手,差距並非很大,稍有差池,必然被淘汰。在第二輪,將是見證真正實力的時候。
毫無疑問,在這一輪比的已經不僅僅是丹術,還有素養。何謂素養,分為職業素養,專業素養,說白了,就是綜合能力。
會煉丹,對於旁人來說,或許比較牛逼,可在這一群都是煉丹師的人眼中,不算什麼。能夠如此年輕就成為五品煉丹師,基本上都是打小就接觸煉丹,每個人都是煉丹的好手。
但會煉丹又分為許多種,比如,有些人隻會煉死丹,就好比讀死書一樣的道理,他煉的所有丹藥都是按照前輩經驗來的,根本沒有自己的吸收與消化,就更談不上創新了。
這樣的人,他的丹術會提升,但即便成為六品、七品丹師,也隻會煉製一些現成的丹藥。不能說他們沒有用處,隻是發展的空間很有限。因為隻有當藥材和藥方都齊備的時候,他們才能稱得上一個完整的煉丹師。
恰恰這樣的人很多,他們一輩子都會煉丹,可一輩子結束了,就沒有人再想起他們,原因很簡單,他們最後隻留下了一些常見的丹藥。
時代在變,天地在變,修仙者對丹藥的需求也在變,很多時候,市麵上常見的丹藥已經不能滿足修仙者們對丹藥的需要,這就需要一些敢於創新的人才出現,研製新的丹藥,如此才能促進大環境的發展,所以這樣的人才會被銘記,即便千百年過去,也會被人們提起。而丹王大賽,發掘的也是這樣一群人,故而在第二輪的比拚中,創新便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評分細節。
第二輪中,丹藥的品質是一方麵,但隻占據評分標準的六成,還有四成將由丹藥的屬性決定。說的直白一些,同樣一種丹藥,同樣的藥材,隻因為劑量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就可以導致藥性發生劇變,有些變化可能是有害的,但合理的改變劑量,說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奇跡,不僅使得藥性大增,還多出了其他功能。
這些是需要煉丹師極用心去把控的,精準的配比,反複的試驗,才有可能成功。煉丹不是兒戲,不是說劑量發生變化就是創新,劑量的變化不合理,會出現丹藥無法成型或者爆丹的惡劣後果。
如果之前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那麼這一輪必然無法撐下去,哪怕在丹藥品質上獲得滿分,也僅僅隻有60分而已。
齊皓元對丹王大賽的認識是有限的,他根本不知道第二輪還有這樣的要求,所以當第二輪賽事安排下來後,他除了知道自己將會在第六天出賽外,還知道了品質分和創新分的評分規則,當時他就懵了!
“創新!尼瑪這鬼地方也推行創新思潮?為什麼之前沒有人告訴我!要不要這樣坑!”此刻的他,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會煉丹的而已,創新這回事,他壓根沒幹過,也沒時間去幹。他接觸丹術不過幾年時間,這幾年,他的大多數時間都用去修煉了,煉丹不過是業餘,所以自始至終,他都沒想過自己去深入研究丹藥。
可以這麼說,在煉丹師中,他是修仙最厲害的那個,在修仙者中,他又是煉丹煉的最好的那個,可這並不代表他可以兼顧發展!
滿打滿算,到他上場也就半個月時間,不算短,可絕對不算長。創新,說起來就兩個字,可回想那些科研工作者,費心幾十年,也未必都能有所成就,用十五天去創新,僥幸的話,興許就成功,可是點背的話,十個十五天都未必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