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作者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時常想找到一本有關個人管理學的書,但一直未能如願。在互聯網上用百度(Baidu)和穀歌(Google)搜索“個人管理學”,得到的主要是有關“個人谘詢”、“個人時間管理”、“個人知識管理”等方麵的內容;在當當網上書店(www.dangdang.com)中查詢“個人管理學”,沒有相關的書籍。進一步的調研分析發現,有關個人管理學的知識散落在人學、人才學、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人生指南、自我修養、勵誌教育等學科和領域中。雖然有從哲學的角度和經理人能力訓練的角度介紹個人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但還沒有看到從一個學科的角度編寫的個人管理學方麵的專著。
我們已經有大量關於企業管理(工商管理)和社會管理(公共管理)方麵的著作,為什麼會缺少個人管理或自我管理方麵的著作呢?有人會說,管理別人才涉及到管理問題,個人管理不屬於管理的範疇,因此也就沒有設立個人管理學的必要。作者對此不能讚同。作者認為,管理的要義應該是管事、理事和整合資源,管理對組織和個人是相通的。正如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團體需要管理一樣,處在現代社會中的一個人,麵對有限的人生,麵對紛繁的世界,麵對繁雜的事務,客觀上也有相似的管理問題,例如:發展戰略——客觀地正確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內外競爭環境分析、個人定位;目標計劃——學習計劃、職業規劃、日常安排;財務安排——預算、收入、支出、投資、負債、效益;行政——家政、對外關係;市場營銷——資源利用、個人推銷、人脈;研發——當前技能、未來儲備,等等。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作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設立個人管理學這門學科,對個人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進行係統研究和總結,以對提高個人管理水平,進而對提高組織和社會管理水平有所助益。
本書提出了個人管理學的概念和體係架構,由10章構成,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是關於個人管理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個人管理學的概念、研究方法、體係架構、特點及研究個人管理學的意義等。
第二部分(第2章和第3章)是關於人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闡述人的屬性、人與人生、人的內在基礎和外部環境。
第三部分(第4章)是個人管理的相關方法。
第四部分(第5章至第10章)為個人管理實務,概要介紹學業管理、職業管理、婚姻與家庭管理、社會關係管理、健康管理和總體管理。
後記中交代了作者的學業、職業背景和本書的構思、寫作過程。
作者相信,個人管理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功,個人管理學是每個人必修的課程,由此可以明了人生,合理規劃人生,係統地、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方方麵麵,實現人生價值。
在編著本書的過程中,查閱、參考和采用了許多他人著作和文章的成果,其中部分內容取自互聯網(有的網頁現在已不存在),都盡量在腳注和書末的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謹向有關作者致謝。
本書是嚐試構建一門新的綜合性學科,所涉及領域甚多,但受個人學識所限,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使之不斷豐富和完善,作者將不勝感激。
樂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