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縣原名為蒙江縣,因為楊靖宇在這裏犧牲,為紀念英雄,就用他的名字作了縣名。幾乎每年的清明節,他都要率家人前來為爺爺祭祀。靖宇縣委、縣政府和人民群眾每年也都要為馬繼民的祭祀活動提供各種方便條件,雙方有很深的感情基礎。
今年2月22日,馬繼民應邀參加白山市舉辦的楊靖宇誕辰100周年、殉國65周年紀念大會。會議期間,馬繼民與白山市和靖宇縣的有關領導討論如何發展靖宇縣的紅色旅遊問題。談著談著,一位領導同誌突發靈感,他目光炯炯地看著馬繼民,激動地說:“繼民可以過來嘛,幫助我們做做這方麵的工作。那效果肯定不一樣。”馬繼民笑笑,沒有明確表態,隻是說:“回去考慮考慮再說。”回到鄭州後,靖宇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又先後打了四五次長途電話,一再表示讓馬繼民出任靖宇縣的縣長助理。態度之誠懇,令馬繼民十分感動。他一時拿不準主意,決定和母親商量。
方秀雲老人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專門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會上,家裏有人提出,事是好事,可就怕是商業炒作,這種事過去有人搞過,我們都沒有去。如果是商業行為,那我們就是給爺爺抹黑。馬繼民說:“靖宇縣的領導確實是為弘揚爺爺的愛國主義精神,態度很是誠懇。不可能是商業炒作。”全家人陷入沉思。爺爺的名聲,素來被家人看作是神聖的象征,數十年來,他們每當向前邁一步,都要作極其慎重的考慮。母親最後說:“等等看。如果對方還邀請,我們就可以考慮。但是,我們有一個大前提必須堅持,那就是不要一分錢的工資,不要任何待遇,就是義務。”
然而,消息不脛而走。在鄭州,人們很快知道了馬繼民要去靖宇縣任職的事。有一天,馬繼民帶領兒子在門口放風箏。一位鄰居看見他,拉長調子喊道:“馬縣長——”從那以後,別的鄰居也這麼叫,有的同事還調侃他:“什麼時候搬家呀,好家夥去東北做縣太爺了。”平民馬繼民一家數十年來的平靜生活似乎結束了。這讓他有些猶豫。
實難拒絕白山黑水情
然而,有兩件事,讓馬繼民感到接受聘請義不容辭。
有一次,馬繼民到哈爾濱參加楊靖宇銅像落成典禮,儀式結束後,馬繼民從禮堂往外走。突然,禮堂的大門被觀眾堵住了。原來,大家聽說楊靖宇的孫子來了,非要見一麵不可。主辦單位的負責同誌征求他的意見:“繼民,見不見?看樣子,不讓見,大家不走啊!”馬繼民說:“見!我怎麼能不見呢?”
出了禮堂的大門,馬繼民一一和大家握手,迎著那些熱烈的目光,他心潮澎湃。這時,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出現了。兩位年過七旬的老大娘相互攙扶著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說:“孩子,讓大娘看看你,讓大娘看看你。”人們自動讓出一條小路。老人來到馬繼民的跟前,一人拉住他的一隻手,上下左右地打量他。半晌,一位老人說話了,“楊將軍有後哇,就是日本人再來我們也不怕了。”在場的人都流下了眼淚,馬繼民更是熱淚盈眶。在去吉林的路上,馬繼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靖宇縣的一位領導對他說:“繼民呀,東北人對你爺爺的感情就是這樣啊,你理解了吧!”他點點頭。
馬繼民辦完了事,靖宇縣的領導送他去火車站,準備趕回鄭州。他們搭乘了一輛出租車,直奔通化站。在與出租車司機閑聊時,一位靖宇縣的同誌指著馬繼民,對出租司機說:“你知道他是誰嗎?”司機搖搖頭,那位同誌說:“他就是楊靖宇的孫子呀!”司機非常驚訝,連忙刹車,說:“老天爺呀!這是真的嗎?讓我好好看看。”看了半天,這才重新啟動車,一邊開,一邊說:“今兒行,今兒真行!回家要告訴咱老爸,讓他也高興高興。”到了火車站,馬繼民要付錢,司機堅決不收。他豎起三根指頭,說:“楊靖宇的故事,我們家講了三代了。吃草根、吞樹皮,寧死不屈,就是跟小日本幹。那才叫共產黨,那才叫英雄好漢,白山黑水都記著哪!今兒個他孫子來了,我收車錢,那我還叫人嗎?那全東北的人都得罵我呀!大哥,您坐我的車,我光榮啊!我要讓全靖宇的人都知道,我拉過楊靖宇將軍的孫子……”靖宇縣的同誌好說歹說,把錢給了司機,說:“這不是老馬給的,是縣裏給的,行了吧?”司機一百個不情願地收下錢,握住馬繼民的手久久不鬆開,嘴裏反複說:“你爺爺……你爺爺……”大手拽得馬繼民的身體直搖晃,他的心被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