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式虎媽”應學會適當“放手”(1 / 1)

“中國式虎媽” 應學會適當“放手”

近日,電視劇《虎媽貓爸》正式落下帷幕,該劇的熱播,讓兒童教育話題全麵引爆,“虎式還是貓式”也直戳當下教育最痛處。該劇中,虎媽趙薇“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虎式精英教育,引得觀眾熱議不斷,並產生強烈共鳴,而貓爸佟大為,則秉承快樂教育法則,覺得孩子的快樂成長最重要,並不斷為女兒兔妞爭取童年自由,做家庭的“救火專家”,並樂在其中,由於父母教育觀念不同,使得遭受虎媽貓爸輪番教育磨礪的小兔妞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且不再開口說話,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也由此將“虎式還是貓式”的教育激辯推至浪尖。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很累,中國的父母更累。因為他們隻有一個孩子,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他們設計好了人生,有些家長千方百計讓孩子讀到最好的學校,“一哄而上”幫孩子報讀各種興趣班,非要孩子考到100分方肯罷休,即使99.5分都不能接受,筆者認為,與其糾結於起跑線上的輸贏,不如從小培養孩子頑強的精神、健康的心態,這樣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即使跌倒了,也還能重新站起來。

一個人的成功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自己事業、婚姻的成功,第二是孩子教育方麵的成功。完美的人生應該是指在這兩方麵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部分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孩子重任往往落到了母親頭上,結合我國當前實際,大部分母親都屬於“虎媽”,唯我獨尊,她們不顧實際情況,將一些鋼琴、舞蹈等課程強加於孩子身上,往往會導致孩子不堪重負,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因此,“中國式虎媽”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家長應該對孩子少一點責罵,多一些讚揚、鼓勵,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

筆者的一個朋友,夫妻雙方都是留學生,受西方觀念的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傳統的“中國虎媽”式教育截然不同,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注重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對於孩子的教育,他們也沒有像大多數家長那樣糾結於起跑線上的輸贏,他們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選擇適合的輔導班,而不是盲目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和大多數家庭“虎媽”式教育相比,他們的教育更偏於理性、注重個體的獨立性和自我發展。

對於成年人來說,沒有一種成功能夠彌補家庭的失敗,而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家庭瀆職,即使有再好的學校、心理谘詢室,都將無濟於事。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三要給孩子說話的權利,讓他們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的;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課外輔導班,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孩子身上。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鬆,起點有時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生的過程,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強者。每個人的天賦不同,作為家長,既有責任培養、誘導孩子的興趣點,也要尊重孩子放棄的權利,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孩子有興趣的學習,讓孩子的個性更加完善,因此“中國式虎媽”要學會適當“放手”,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