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虎媽”教育模式算不算成功(2)(1 / 1)

“虎媽”教育模式算不算成功(2)

他講述,在自己整個少年時期,“虎爸”總是不失時機地指出他的愚蠢。那種極強烈的、不顧代價地讓兒子成功的欲望,使得他不管做得多好,多麼聽話,也不被允許花時間去和朋友們玩耍,因為,“虎爸”永遠認為他做得還不夠。

“三年級時,一個星期六的早上,他讓我坐在廚房的桌子旁,然後把一塊肉丸子大小的粉紅色、顫巍巍的肉,‘吧唧’一下扔在我麵前的盤子裏。這塊長方形的肉是牛腦。在以後的一年裏,我父母強迫我每個周末吃一塊。通過這種努力,我一點也沒有變得更聰明。”

那時侯,他的“虎爸”從不認為自己的方式太極端,從沒想過自己的粗魯武斷應不應該,從來沒覺得把孩子與外界隔離有什麼問題。在“虎爸”的腦子裏,自己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是為孩子好。

“直到看我成年後,以溫暖誇賞的方式養育孩子時,我父親才意識到,世上還有更好的育兒方式。3年前,在家庭聚會上,父親承認了他後悔自己的家教方式。我當時不知說什麼好,因為傷害已經造成了。我曾經曆了無數小時的心理治療,我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使我不得不靠酒精來麻木疼痛。我本應該追逐夢想,而不是追逐痛楚。”

同為父親的他認為,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和接受,以便培養出自尊。像心理遊戲、感情摧殘和強權控製一樣,貶低孩子會使他們感覺自己不值得愛、不值得支持,這種感覺會跟隨孩子一生。直到現在,每天,他仍然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愚蠢的。直到讀研究生之前,他在班上沒有舉過手,因為他真心地認為,像自己這樣一個傻瓜,根本沒有值得發言的東西。

“現在,我30多歲了,我敢肯定,從表麵上看,我是成功幸福的。我出版了書,是一個公司的主管,有一個心理學博士學位。盡管有這一切,我父親的教育方式仍是失敗的。因為我的內心深處,已是支離破碎。”

“假如我能對蔡女士說一句話,我想說的就是,我寧願丟掉我這點所謂的成功,去換取一個沒有留下深深傷痕的快樂生活。”

我擔心他們被“虎媽”這事忽悠,那可是國內孩子的災難

在不少讀者眼裏,“虎媽”強製性的教育方式,在她小女兒露露身上是失敗的。

“別在我麵前晃來晃去的,你讓我想起伏地魔(《哈利·波特》中黑暗勢力的魔頭)!”露露竟對蔡美兒這麼喊。每天催促、逼迫小女兒練琴,成了“虎媽”越來越艱難的事。母女倆討價還價、鬥智鬥勇,對抗不斷翻新,衝突日益升級。以至於“虎媽”自己的中國母親都擔憂了:“美兒,你對露露太嚴厲、太過分了。你將來會後悔的!”

“你過去不就是這麼教育我們的嗎?”

“你不能像我跟你爸那樣教育孩子了!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我從露露的眼神,就知道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露露7歲時,“虎媽”可以用不給吃喝,不給生日禮物,逼迫她練成一支鋼琴曲;11歲,可以把她從校園活動中拽出來,進行額外的小提琴練習。但到了13歲後,這種逼迫漸漸對露露不起作用了。

莫斯科的一家咖啡廳,前來旅遊的“虎媽”一家正在用晚餐,她要小女兒嚐嚐魚子醬,不吃。她又把魚子醬朝前推了推,“嚐一粒,就一粒”,可露露就是不吃

“虎媽”習慣性地數落著,沒想到,露露多年的積鬱,來了一個總爆發。母女倆的對話,極富戲劇性,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