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教育模式算不算成功(4)
小兒子三豬現在還沒上學,蔡真妮說自己沒教過他一個單詞,但三豬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了。姐姐看什麼書,他都要跟著翻一翻。
“所以我越來越相信,學業上的事兒,父母不用跟著操心,求知欲是天生的,發現孩子有哪方麵的興趣,要支持他去探索,去深入,但父母不要幹預,幹預往往起到了破壞的效果。父母要做的是,維護住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求知欲,不去破壞它,孩子終究會表現出自己在某方麵的興趣愛好和優勢。”
“給孩子以自由,孩子還給我們的是驚喜。”她說。
“我家仨孩子,都很快樂、陽光,很有同情心和求知欲,喜歡讀書,喜歡玩遊戲,也喜歡野外活動,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看著他們,就覺得生活真是太美好了,我對此很滿足。將來,孩子們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時,會覺得自己是快樂幸福的,父母給他們提供了愛與尊重的環境,這是我最感欣慰的。”
中文版《虎媽戰歌》已登陸國內,譯者寫了這樣的文章:《“中國式媽媽”→“美國式成功”》。
對於像胡敏這類媽媽的困惑,蔡真妮是這麼看的:“‘虎媽’這事,美國人就是看看熱鬧,他們從小就被教育出要有獨立思維能力,凡事會有自己的判斷,絕不會因為‘虎媽’的言行而改變自己的育兒觀。”
“但是國內的家長,因為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製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視到了變態的地步,又對名校的名頭,特別地看重,所以我擔心他們被‘虎媽’這事一忽悠,更覺得應該嚴格要求孩子了,那可是國內孩子們的災難啊!”
蔡美兒在寫給我們的電子郵件中,也一再強調,自己的這本書,最初是要寫給美國讀者看的。因此,對很多亞洲讀者來說,或許不能理解這本書裏的美式幽默,這需要一點對美國文化背景的了解。
她對大陸的中國媽媽們的建議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要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