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療傷(1 / 2)

看著李雲霄又低頭陷入了沉思,方旭帶上門走了,心裏充滿了和李雲霄之間的默契。

李雲霄喝了口水,含在嘴裏,用舌頭輕輕攪動著,卻並不下咽,此次針對他的謀殺,讓他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中。

大二的時候,一夜之間,爺爺的死訊傳來,李雲霄一時接受不了,參加了爺爺的葬禮之後,便完全變了一個人。醫生給出的爺爺死因是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但李雲霄知道爺爺的身體狀況,心肌梗塞,打死他都不會相信。

李雲霄的家鄉是通州市泗雲縣偏遠的一個小村莊,村莊依山而建,一條蜿蜒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風景秀麗,李雲霄的童年便是在這個村莊度過。

那時候,爺爺總是在天剛微亮時,便把還在夢中的李雲霄拖起來,帶著他一起爬到山頂,讓他和自己一樣,擺出一些奇怪的造型站定,配合呼吸吐納,直至紅日從東方升起,爺爺隨身總帶著一根放牛用的長鞭,當太陽升起,光芒普射的一瞬間,掄手當空揮鞭,那啪啪的炸響,能傳遍四周群山,驚起滿山飛鳥,隨後,爺爺讓李雲霄收功而起,吐出滿腹濁氣。

那時候,李雲霄揚起頭,看著爺爺,晨光照耀下,爺爺很像天神,但眉宇間的堅定和安詳總是讓李雲霄心頭暖暖,敬仰萬分。

有的時候,驚起的飛鳥中,有個頭特別大的,李雲霄會揮著小手說:我要那隻鳥!

爺爺似是早有準備,揚眉大笑後,縱身而起,抖手一道寒光閃出,飛鳥應聲落地,李雲霄撿起鳥兒,會發現奶奶納鞋底用的鐵筷正對穿了鳥兒的眼睛。

然後,一老一少爺孫倆,在晨光的映照下,轉身下山,爺爺飄逸出塵,負手而行,李雲霄蹦蹦跳跳,拎著倒黴的鳥兒,跟在後頭。這樣的場景,剛起床出門的奶奶遠遠看見,定然會滿臉慈愛的咕噥一聲:雲霄又有口福了。

隨著雲霄日漸長大,才知道爺爺每天早晨交給他的是正宗形意拳法,而從站樁、鞭勁和暗器三手進行傳功。

八歲那年,李雲霄便能將長鞭甩得像模像樣,使用竹筷也能準確命中樹上的野果後紮進粗粗的樹幹。但爺爺的鞭聲猶如實質,像鋒利的刀刃,驚起的野鳥久久盤旋不敢歸巢,而李雲霄得鞭聲隻像鞭炮炸響,徒有其聲,未成其形。而爺爺用鐵筷,李雲霄卻用竹筷。

漸漸的,李雲霄發現自己目力所及甚遠,早晨練功時,遠方隱約山頭上,鄰村紮在梯田裏的稻草人上兩隻嬉鬧的鳥兒,他可以清晰瞧見。那年,李雲霄10歲。

後來,隨著父親李書廷在通州市教育界的名望日漸響起,最後到通州中學任教,並在通州市安家,李雲霄才隨著父母搬到了市區,而爺爺卻說什麼也不願意跟隨兒孫住到市裏,仍然堅持住在村子裏。李書廷執拗不過,隻能作罷。隻是在分別的前一晚,李蒼芒將李雲霄叫道床前,告誡他務必堅持練功,但不得張揚,李雲霄狠狠的點著腦袋,然後一把撲進爺爺懷裏,爺爺撫摸著李雲霄的頭。

自那之後,隻有每年清明和春節,李書廷才會帶著李雲霄到村裏看望爺爺。李雲霄懂事以後,不止一次問過父親,爺爺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名氣,為什麼不能經常回村看看,而隻能一年回兩趟,每次父親總是很嚴肅的告訴雲霄,今後不準再問,安心練功和學習就是對爺爺最大的孝敬,李雲霄也就作罷。但也正因如此,李雲霄格外珍惜每次回村和爺爺的小聚,爺爺也定然會例行考察李雲霄的功夫,肯定進步,指點不足,在李雲霄歡呼雀躍中,李蒼芒欣慰的點頭。

每當看見這個場景,李書廷總是微微皺眉,暗藏憂慮,他悄悄問過李蒼芒幾次:“爸,這樣對雲霄真的好麼?”

而每次,李蒼芒總是長歎一聲:“命數如此,你體格不適練武,雲霄卻是奇材,我在世能護家一輩子,我死了呢?那些人什麼都能做得出來,沒有點武力,怎麼保家族平安?說起來,都是我對不住你娘,對不住你,對不住這個家,惹上了那個恩怨,但家國情懷,我不後悔,沒有國哪有家?現下更是苦了雲霄。但平安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聞言,李書廷亦是一聲長歎。

隨著李雲霄考入了江南省的頭牌高校江寧大學,離開通州市,隻身前往江寧,李書廷對李雲霄得擔憂尤甚。但李雲霄離家前,李蒼芒對李書廷說的一句話,讓李書廷放棄了將李雲霄護在身邊的想法,李蒼芒說:“雲霄功夫已有小成,唯缺曆練,想有大成,務須實戰,且護其在身邊,你手無縛雞之力,也無法護他,反成累贅。放手讓其去搏吧,遊曆四方,經曆險惡,泥鰍異能躍龍門。且當年之事,那些人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裏亦不會有什麼大動靜,此時不讓雲霄曆練,更待何時?還指望著他今後保護你,保護他媽媽,保護我們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