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三國官職(二)(1 / 3)

【本書,以後涉及的官職】

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禮儀祭祀。下屬官職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樂令等。

光祿勳(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衛侍從之官。下屬官職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

、羽林中郎將、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

夫、議郎、謁者仆射等。

衛尉:

九卿之一,掌宮門禁衛。

太仆:

九卿之一,掌車馬。下屬官員有:考工令、車府令、未央廄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訴訟斷案,平決詔獄。類似於後來的刑部尚書。

大鴻臚(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諸侯和各少數民族事務,相當於外交官員。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務,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

大司農(治粟內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國之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職權與後來的戶部尚書相近,後世

也以“司農”為戶部尚書的別稱。下屬官員有太倉令、平準令、導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宮中禦用之物。下屬官員有太醫令、太官令、守宮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黃門侍郎、小黃門(宦官)、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禦史中丞、蘭台令史等。

執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負責宮外戒司,京師治安,防止出現水火之事。下屬官員有武庫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輔導太子。

大長秋:

長秋宮是漢朝皇後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長秋其實是皇後所用的官屬的負責人,一般由宦官

擔任。曹操的祖父曹騰即為“中常侍大長秋”。有些三國遊戲將大長秋作為普通官職,是

不適合的。

中常侍:

高級太監,漢朝末年掀起腥風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職。

小黃門:

中級太監。

中黃門:

低級太監。

侍中:

內朝官之一,位略低於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學高德之士擔任,切問近對,是皇

帝在管理國家時的顧問。在魏晉時期,為門下省的長官,為事實上的宰相。

尚書令:

原為少府屬官,秩六百石(屬中等偏低的官員)。品秩雖卑,但總攬一切政務,直接對皇

帝負責,職權甚至重於三公。在魏晉時期,如不設丞相之職,則尚書令與中書令(中書省

的長官)、侍中(門下省長官)為事實上的宰相。

中書令(秘書令):

魏國始設,為中書省長官,掌機密,為事實上的宰相。

尚書:

原為少府屬官,秩六百石,全國政務共分六曹(有時為五曹,有時為七曹)打理,一個尚

書分管一曹,為後來的六部雛形。

黃門侍郎:

黃門即宮門,黃門侍郎為任職於宮門之內的官員,內朝官之一,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詔命

。級別不高,卻是距離皇帝最近的官員。

散騎常侍:

曹魏時將漢朝的散騎與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負責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

問。

散騎侍郎:

曹魏時與散騎常侍一起設置,職位略低於散騎常侍。

五官中郎將:

光祿勳的助手,協助光祿勳舉察郎官,位略低於九卿,與侍中同級。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將

之職掌副丞相事,位高權重。三國時不再設此官。

禦史中丞:

原為禦史大夫的助手。無禦史大夫這一官職的時候,以禦史中丞行使禦史大夫的職權。

將作大匠:

負責修建宗廟、宮室、道路、園林、水土、植樹。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專管經學傳授。

城門校尉:

負責掌管京師十二所城門。秩“比二千石”。

中書舍人:

中書省屬官,曹魏始置,負責傳宣詔命。

五兵尚書:

曹魏始置五兵尚書,為兵部尚書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

度支尚書(戶部):

吳國始置戶部。與此同時,魏文帝設度支尚書寺,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支調。後周時更

名為民部尚書,唐時避李世民諱,改為戶部尚書。

左民尚書:

曹魏始置,主修繕功作之事,隋朝時改為工部尚書。

吏部尚書(大尚書):

曹魏時始置吏部尚書,負責官員選拔任免。魏晉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書為首曹,故吏部

尚書又稱大尚書。

祠部尚書:

曹魏時始置,掌禮製。後周時更名為禮部。

屯田都尉:

三國時魏、吳所設官名,負責屯田以給人牛之資。梁習曾任此職。

水衡都尉:

西漢時以此官掌上林苑,東漢將其並入少府,不複有此官職。曹魏時複此官職,主天下水

軍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劉備定蜀,較鹽鐵之利而設鹽府校尉,並置典曹都尉以屬之,掌供繼軍糧。

西園八校尉:

漢朝末年,為鎮壓黃巾起義,以西園八校尉統領漢朝的中央軍隊。蹇碩為上軍校尉、袁紹

為中軍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

東觀令:

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武將官職:

大將軍:

武將之首,其官職位比三公,有時在三公之上,有時在三公之下。東漢末年,其官職在三

公之上,因此當漢天子以曹操為大將軍而以袁紹為太尉時,袁紹“恥班在太祖下”。屬官

有長史、司馬。

驃騎將軍:

位在大將軍之下,比三公。將軍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級: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

將軍。

車騎將軍:

位在驃騎將軍之下,比三公。

衛將軍:

位在車騎將軍之下,比三公。

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

位在九卿下,不常置。

以上將軍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禦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

中郎將:

漢朝武官的級別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

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

反而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將略低一級的武官官職,品秩為“比二千石”。在漢代設八校尉分掌中央軍

隊。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校尉反而成為了低級軍官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