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號將軍之一。李恢曾任此職。
撫戎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張嶷曾任此職。
奉義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薑維曾任此職。
安遠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鄧方曾任此職。
威烈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韓當曾任此職。
扶義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朱治曾任此職。
安國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朱治曾任此職。
撫邊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陸遜曾任此職。
輔國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陸遜曾任此職。
綏南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全琮曾任此職。
橫江將軍:
雜號將軍之一。魯肅曾任此職。
別部司馬:
軍中司馬,因領一營故稱為別部司馬。其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牙門將軍(牙門將):
趙雲、魏延曾任牙門將軍,位比雜號將軍略低。曹丕於黃初年間也置牙門將,冠服與雜號
將軍同。後世以牙將為低級軍官。
偏將軍:
低級將軍名號,高於裨將軍。
裨將軍:
最低一級將軍名號。
門下督、帳下督:
蜀國將帥手下直屬部隊的低級將領。
地方(兼幕府)官職:
刺史:
漢朝因秦製,為“郡縣製度”,並無州這一級行政級別。漢武帝時才開始設“刺史”一職
,考量一州官員情況,但並非是該州的最高行政官員(秩六百石,僅僅是低級官員。當時
縣令的俸祿是千石)。原為丞相史,駕車巡查全州,以六條察問郡縣,考量各地官員業績
,年終回京師上報,朝廷以此作為各地方官員升貶的依據,故全稱為“刺某州史”。後來
刺史的官職漸大,在各州也設“刺史治”作為辦公地(相當於省會),而不需要四處走動
了,但與各太守之間,仍然沒有直接的行政隸屬關係。
州牧:
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起義,漢天子聽從劉焉建議,改刺史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軍政
大權,成為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州也因此真正成為了郡之上一級的行政單位。三國時,
不再有州牧之職,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職,並加將軍之號,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權力
極大。
司隸校尉:
掌糾察京師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當於州刺史。三國時,司隸校尉所轄區域(相當於直轄
市)改稱為司州。
太守:
郡級最高長官,亦稱郡守。
國相:
侯國是和郡平級的地方行政級別,國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濟南相,鮑信曾任濟北相
。
都尉(郡尉):
屬國是和郡平級的地方行政級別,位於邊境。都尉的職權略同於太守,由於位於邊境,故
往往由武官擔任,品秩略低於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當於首都市長)。
令:
萬戶以上的大縣長官,比如曹操曾任頓丘令。
長:
中小縣的長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長。
長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長史:
丞相府中長史有兩個,征戰時一個隨軍出征,一個留在府中處理日常政務。留在府中的稱
為留府長史,權力極大。曹操征孫權時,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長史;諸葛亮屯漢中時,以楊
儀隨軍,而以張裔留守丞相府。
東曹:
丞相幕府官員,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後漢書》),權力極大。曹操任丞相時
,就以崔琰、毛介為東曹,並典選舉。諸葛亮任丞相時,以蔣琬為東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員,主“府吏署用”。由於職能與東曹相近(當時東漢官員都出於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東曹。
別駕從事(別駕):
刺史和司隸校尉的高級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別乘傳車從行,故名別駕。漢魏時,總
理一州政務,權力極重,當時論者稱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從事:
司隸校尉的高級佐官之一,主察舉百官犯法者。
功曹從事:
司隸校尉的高級佐官之一,主人事選拔考核。
簿曹從事:
刺史和司隸校尉的高級佐官之一,主錢糧簿書。
兵曹從事:
刺史和司隸校尉的高級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從事:
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眾曹文書,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學從事:
蜀在益州設典學從事,總領一州之學政。
勸學從事:
蜀在益州設勸學從事,為州之學官,地位略次於典學從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領文書,辦理事務。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參與機要,總理府
事。
主記:
太守屬官。
記室:
幕府、太守屬官。
參軍:
蔣琬曾任諸葛亮參軍。
從事祭酒:
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祭酒。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避司馬師諱),郭嘉曾任此職。
師友祭酒:
漢製,郡守延攬郡內人材,養於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其地位或相當於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級屬官,各曹的負責人。
從事:
州郡屬官及幕府官員的稱謂。
書佐:
從事助手。
從事中郎:
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位在長史、司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國軍功爵的最高一級,原名“徹侯”,後避漢武帝劉徹諱,改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據食邑大小,列侯又分為縣侯、鄉侯、亭侯。
縣侯:
最高級別的侯爵,如袁紹被封為鄴侯。食邑過萬戶者又俗稱萬戶侯。
鄉侯:
鄉是縣下一級的行政單位,如張飛被封為西鄉侯。
亭侯:
亭是鄉下一級的行政單位,劉邦就曾任過亭長。亭侯是以一亭或數亭為食邑,如關羽為漢
壽亭侯(漢壽為亭名)。
都鄉侯:
位於列侯倒數第二級,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戶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鄉侯之下,有封地、食戶二百。
關內侯:
原秦國軍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戶。
名號侯:
意為隻有名號而沒有封邑。漢末曹操始置,以賞軍功。位在關內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為建功侯。
關中侯:
漢末曹操始置,以賞軍功,無封邑,為虛封。位在名號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