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計降呂布(2 / 2)

“以何功可為進見之禮”

“功在翻手之間,且看公肯為否”李肅暗指帥帳道。

“我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呂布沉吟良久,堅定道。

“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封侯封將,近在咫尺。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呂布大悅,便與李肅,燕風相約今夜行事。李肅,燕風自去準備。

是夜,燕風,李肅領兵埋於山間,三更時分,忽聞丁原大營火光衝天,隱有廝殺聲,知事已成,燕風便別李肅,前往平叛。

卻說,呂布為謀進身之功,與夜間趁丁原熟睡,斬其頭,以為大事可定,卻不料被丁原親兵撞見,雙方廝殺起來,而自己兵少,雖無懼但也恐不能久敵,正暗自思索。卻見一彪人馬殺到,正是燕風。

“呂將軍勿憂,但且去收攏潰兵,此等小卒,教於我來。”

“有勞,”呂布言罷,提著丁原的首級,想自己的營地奔去。

卻說,燕風領軍殺入,左突右擋,衝殺了一陣,見敵軍以潰,正要收手,但見一將,舞著長刀,奮力搏殺,竟無人可敵,心道:莫不是張遼或是高順?於是縱馬借勢猛然一刺,將其震退,大喝道:“敵將通名。”

“某,雁門張文遠。”敵將答道。

(張遼,169—222,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三國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謀略過人。)

果然如此,燕風暗自慶幸,自己的好運。開口喝道“你軍以敗,何不早降。”

“呂布殺父,是為不義,叛敵,是為不忠,我誓不降之”張遼聞言一麵怒道,一麵提刀戒備。

“我非呂布之臣,乃朝廷義師,文遠何不降之,”燕風言罷,看著張遼略有意動,便繼續言道,“文遠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眼下並州男兒考慮呀,莫要讓他們枉死才好。”

張遼,麵色痛苦,良久道,“某可降你,但絕不降董。”

“好!”燕風見張遼願降自己,大喜,本來就沒打算讓你投靠董卓,“我缺一親兵隊長,文遠可願屈尊?”

“可以,我願降。但且叫你軍停手。”

“停手!”

燕風大吼一聲,快速下馬,上前拉住張遼的手,大獻殷勤。此間瑣事暫且不提。

次日天明,待燕風,李肅,呂布等人,持丁原首級,往見董卓,董卓大喜,置酒席相待。

“今我得奉先,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呂布起身拜道。

“哈哈,”董卓聽罷,大悅,哈哈大笑。眾人皆陪。席中隻有兩人報以冷笑。一為已知曆史的燕風,一為賈詡。“我有兒奉先,何慮天下哉?哈哈”

“主公大福!”眾人見狀齊聲恭道。

“好!好!好”董卓大喝了三聲好,道,“我兒驍勇,可為中郎將,都亭侯。燕風,李肅皆有功,可封關內侯,遷燕風為都尉,賞李肅百金。”

“謝主公(義父)!”燕風等人欣而拜道。

宴席暢飲而散。

是夜,李儒勸董卓可定廢立之計。董卓見自己大勢已成,便依允,等待時機。

另一邊,在董卓等人剛回太尉府時,就有人將情況密報於王允,王允聽之,大驚,急忙召袁隗,盧植等人,

“什麼,丁建陽已死!呂布反叛。”袁隗聽後亦大驚失色。

“天亡陛下,大漢危以”盧植悲呼道。

眾人皆感染。

~~~~~~~~~~~~~~~~~~~~~~~~~~~~~~~~~~~~~~~~~~~~~~

次日

董卓於府中設宴,會集公卿大臣,令呂布、燕風將甲士千餘,散與周圍。等飲酒數巡後,董卓按劍,厲聲道:“當今聖上暗弱無能,不可以奉宗廟,掌天下;我將依伊尹、霍光之事,廢帝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為帝,如何?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群臣惶恐,皆不敢言。

中軍校尉袁紹挺身而出道:“今聖上初掌帝位,並無失德;你欲廢嫡立庶之舉,非反何為?”

董卓怒而拔劍道:“天下事在於我掌!我今為之,誰敢不從!你竟反我,視我之劍不利否?”

袁紹亦拔劍道:“你劍利,我劍未嚐不利!”

兩個在筵上對峙。

李儒,袁隗等人分別急忙勸阻。袁紹且罷,忿忿而去。

董卓收劍,環視群臣道:“膽敢有阻我大議者,我必殺之。”群臣震恐,皆道聽命。

隨後脅迫何太後和朝臣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是為獻帝。廢立之日,諸臣皆悲切惶恐,無人敢言。又隨即鴆殺帝、後,自稱相國,並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全無人臣之禮。又征辟名士,拉攏人材為已所用,以求鞏固自己地位,但其倒行逆施,大為士人所不滿,故多違心而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