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月末
洛陽,太尉府。
近些日來,董卓心情甚佳,除了那個消失了的曹操外,其他人都很老實,朝堂上自己大權在握,凡事一言而定,私自下夜宿皇宮,頗為快活,那幾個舊妃(靈帝的妃子)宮女,很是識趣,把自己伺候的飄飄欲仙。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又很有才幹,事事不需自己過問,像這樣的生活,好不快活。
這一日,董卓正在府中後院,與眾女嬉戲,樂不可支。這時,人傳李儒有急事來報,董卓聞言,心知,自己這女婿很能幹,也知道自己的習慣,而有急事來找自己,定然是十萬火急,便戀戀不舍得離去。
堂中,董卓看著手中的信,越看臉色越是陰沉,待看罷,拍案怒道,“這幫餘孽,真是該死,文優可有對策?”
“主公莫急,儒已差人叫眾人前來議事。”
“恩…”.
不一會兒,眾人到齊,有:李儒,賈詡,李肅;呂布,董璜,李傕,郭汜,華雄,徐榮,張濟,胡珍,樊稠,燕風等。(至於張遼,高順,張繡等人,皆為個人私屬,並非董卓的直屬官吏,沒有議事的權力,故不在此列。)
董卓讓人以信當麵讀之,罷,說道:“今白波賊兵犯我河東郡,諸位以為何以待之?”
“那還用說,當然是征討了。”華雄搶先道,“白波賊寇,烏合之眾,某願領一軍,前往破賊。”
諸將見狀,皆道願往。
“好”董卓拍手叫道,“我有諸位將軍,何事可懼。”
“主公且慢,”李肅出列言道,“肅以為,白波軍攻略河東郡,乃求一地暫安,主公可遣人招之,必降。”
董卓沉思,拿不定主意,便看向李儒。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依賴。要說打仗,統禦部下,董卓可以做得來,要不也不會成為一方軍閥了,但是要說到智商,計策,那董卓的腦袋怕是就不夠用了。因而隻能依靠和自己有密切關係的李儒。
李儒會意,上前答道:“儒曾聞,白波軍乃昔日黃巾舊部郭太,楊奉所領,有數十萬,不可輕敵。況今主公雖威震天下,但敵視者甚多,在內,有袁隗,盧植等流,違心仕之;在外,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聽號令,實不可輕動刀兵。可許以厚利招降之。”
董卓從之,派人潛出招降。暫不提。
~~~~~~~~~~~~~~~~~~~~~~~~~~~~~~~~~~~~~~~~~~~~~~~
燕風回到府內,將事告與張遼,並吩咐張遼提前做好出軍準備。張遼不解,問道,“將軍,今日李儒言招降之策,董卓從之,我等何故備軍,為何而戰?”
“嗬嗬,文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白波軍首領,郭太本狂妄無謀之徒,今其勢大,一路攻城拔寨,所過之地,皆克,更是助長了其氣焰,所以我料他並不會投降,終有一戰。”
~~~~~~~~~~~~~~~~~~~~~~~~~~~~~~~~~~~~~~~~~~
果不其然。
一日後,河東郡,白波軍大營。
郭太把聖旨放在一旁,對李樂,胡才說道,“那董卓,欲召我等入朝為官,並言將我為河東郡太守。二位以為如何?”
“這可是好事啊,俺也可以要個官當當。”胡才聽後咧嘴粗聲道。
“哼,我等有大軍二十萬,河東郡乃掌中之物,豈需他人施舍?況且,我等皆為黃巾,如若當官,不好與眾位兄弟交代,楊奉那廝與郭渠帥不和,若趁機從中作梗,我等得不償失。”
“恩,”郭太想想也是,點頭應道,“來人,將聖旨和使者之頭送回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