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徐晃喃語一聲,手勢漸緩,怒視著張遼,“將軍,你這個逆賊,還有臉和我提將軍!!”
“公明,”張遼,擊岸徐晃沒有在出招進攻,急忙勸說道,“你也是將軍信賴的統兵大將,要知道,現在越是危機時刻,越應該冷靜。”
“冷靜?哼”
“公明,將軍現在隻是被董賊拘押,暫時並沒有性命危險,但是如果你率軍攻打洛陽,那麼就會立刻斷送將軍性命。公明…”
“恩?”徐晃也是具有一流名將潛質的統軍大將,聽張遼這樣一分析,頓時明白其中的道理:自己決不能陷將軍於有性命之憂的危險境地,那…
廖化剛才也是很著急,急不可耐,為了解救對自己有再生之恩的將軍,他義無反顧的違反了燕風製定的軍令,響應徐晃,但那是殺董卓賊軍,而卻眼看著徐晃和張遼兩位軍中大將,自相殘殺,心中一陣淒苦,惶惶不知如何是好。此時見兩人停手,急忙策馬向前。
“徐將軍,張遼將軍說的有理啊,我們不能置將軍性命於不顧,那樣即使我等都戰死了,也不足以報將軍大恩知千萬之一啊”
“公明…”張遼見著,臉色陰晴不定的徐晃,出口溫聲叫道,聲音透露著淒涼,無奈…
徐晃仔細斟酌,覺得自己確實有些急躁了,於是開口沉聲道“你待如何,將軍現在被董賊囚禁於洛陽,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等不能坐視不管。”
張遼見徐晃鬆口,不在魯莽急躁,道“將軍必救,要是董賊敢傷害將軍性命,我等必打破洛陽,誅殺董賊。但是”張遼見徐晃露出欣然,話音一轉,繼續道,“我們現在不能出兵洛陽。我等現在就去商議。公明可好?”
“恩,”徐晃見此,點點頭,表示同意。
最終一場差點發生的內亂,就這樣化於無形。
真的無形了麼?
…
半響後,縣衙內(大和縣)
‘到底要怎麼辦,既能平安救出將軍,又可以化解危機’現在是在座明顯分為兩個陣營的武將文臣,急需解決的問題。
張遼,徐晃兩人爭論不休。張遼以潛為主,主張暗中相救,整軍接應。徐晃以戰為主,主張兵壓,震懾洛陽董卓。
一時間沸反盈天,嘈雜不已。
然而,在尾位有一青年文士,卻臉色自然,始終沒說話。仿佛事不關己一般。
這樣一個格外顯眼,不和群的人,當然最能引人注意。這不,要不是張遼挺身勸阻,說不定他就被徐晃劈成兩半了。但奇怪的是,青年文士,至始至終,都麵無懼色,泰然處之。
“孝直,你是否有辦法?”張遼,看著文士,皺眉問道。
正是法正,法孝直。前些日子前來河東投官,被張遼意外發現,一試之下,覺得頗有智計,留下做了郡守府一名文吏。
“當然”法正見眾人看向自己,自信的分析道,“燕將軍現在被董卓囚禁,但在沒有確切的足以證明燕將軍造反的證據時,就不會有性命之憂,然…而…”法正拉長聲音,瞥了一眼徐晃。
“然而怎樣?”徐晃瞪著法正,急聲問道,聲音中夾雜著一絲溫怒,手緊握著劍柄,因用力較大,胳臂上青筋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