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
一日,安邑
燕風瞥了一眼,立於一旁已近一炷香時間的徐晃,放下手中的書說道,“公明,文遠還沒有消息麼?”
“沒有,將軍”徐晃聞言搖搖頭道,“末將已經秘密派人打探,至今也沒有任何關於張將軍的消息傳回,並且張遼將軍也沒有主動派人回來。可能…”徐晃知道這是當時自己與張遼,法正等人商量決定的解救燕風的計策,但是,過去許久,張遼仍舊沒有消息傳回,那隻有兩種可能,死,或者叛。畢竟人心難測,徐晃可不是如燕風一樣,是個穿越者。
“公明不必多言,我相信文遠,”燕風肯定定道,而後單指摸摸鼻尖,思索了一會兒,又道,“文遠,那邊先不要管了,可能遇到了什麼事,也可能有所擔心,所以才沒有派人回來。何況,還有個法正呢…”忽然,燕風腦中,出現了法正‘出賣劉璋,密獻西川’的事,猛的搖搖頭,應該不會的,而且,張遼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將軍?”徐晃見燕風,說著說著,竟搖起頭來,有些不解,輕聲喚道。
“唔,沒事”燕風回神兒,繼續說道,“士兵現在怎麼樣了?”
“按照將軍的命令,軍隊已經集結,全部在安邑城外駐紮。共有訓練有素,士氣高漲的軍馬六萬,其中騎兵五千,步兵四萬,弓弩手一萬五千。我們自己的糧草充足,可支持大軍用度半年以上。”
“恩,這就好”燕風輕道一聲,站起身來,慢慢的走到窗前,仰望著天地,頓時一種無形的氣勢散發出來。良久眼中掠過一絲堅定,道,“公明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是我們最艱辛的時刻。不成功便成仁。”
“末將誓死追隨將軍!”徐晃單膝跪地拜道。
陳留
“孟德,孟德”曹洪扯著嗓子,一路喊著,身後跟著兩位壯漢,隻見二人,皆是高大魁梧,器宇軒昂,雙目如潭,隱隱有精光閃動。其中一人尤是突出。
“怎麼了,子廉。”曹操正在書文,見曹洪如此莽撞,也頗為無奈。曹洪天性如此,無可奈何啊。
“孟德啊,快來,快來,我給你引薦兩名壯士。”曹洪依舊扯著嗓門道。
“哦?是誰?快快請進來。”曹操聽見又有人來投,心中大喜,急忙放下手中的筆,急匆匆的出門相迎。一出門便見曹洪身後的兩位壯漢,暗暗點頭,熱情的迎入大堂。
“孟德,我給你來介紹,這兩位都是今日剛來投效的好漢,”曹洪嚷著,拉住一人就道,“這位好漢,姓樂,名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這位姓李,名典,字曼城,山陽钜野人。”
“好,好,”曹操心情大悅,連道兩聲好,上前拉住兩人的手道,“兩位壯士前來相投我曹操,操不勝自喜,今帳下都伯,兩位可願屈就?”
“謝將軍”兩人目露喜色,拜謝道。
這時,
“孟德,你這是寫的甚,”曹洪拿起曹操桌上的文書,大聲問道。
“哎…”曹操見狀,悲歎一聲,“今漢室無主,董賊專權,欺君罔上,殘害忠良,民不聊生,天下人皆欲除之而後快。而操雖有此心,卻恨力不足。特寫此公文,傳檄天下,共邀天下忠義,同誅董賊。”
…
幾日後。
渤海。
袁紹接到曹操的討董檄文後,急招眾文武商議。議事廳上,文武彙集,顏良,文醜,田豐,郭圖,許攸皆在列,
主位上,袁紹端坐,貴氣難隱,俊朗的麵部隱隱有一絲不渝,一絲悔意。
原來,早在五日前,田豐就提出借用袁氏聲望,發檄文於天下,號召天下義士,共進洛陽,誅殺董卓。不過由於郭圖,許攸的極力阻撓,再加上袁紹的優柔寡斷,最終沒有實施,卻不料,被曹操搶了先。這怎能讓袁紹高興。
“說說,我們要不要前去會盟?”
“不能去,”郭圖出列阻止道,“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廣播天下,主公身為袁家長子,豈能尾隨他人之後。但且讓曹操自鳴得意,主公可按兵不動,想必天下群雄,皆會以主公馬首是瞻。待到過些時日,主公可另發檄詔,會盟渤海。”
“不可,萬萬不可如此,郭圖此言乃小人之言,董賊欺君忤上,弑君叛逆,淫亂後宮,殘害生靈,乃為天下首惡,罪不可恕。今曹操奉天子詔,大集義軍,大興義師,乃順天之舉。主公如若不從,將會失義於天下。因此主公理應起兵響應。”田豐氣憤的怒瞪郭圖一眼,上前勸諫道。
“這…”袁紹聞二人,都有道理,猶豫不決,遲遲不做決定。
堂下一文臣見狀,暗自歎息一聲,上前說道,“主公,可速速起兵響應,前去會盟。曹操此舉,已得大義,天下人必會群起響應。主公如若不去,恐怕日後難以布大義於天下英豪。請主公速做決定。”正是一直和田豐作對的許攸。
“主公不可起兵”郭圖惱怒的瞪了一眼許攸,好像是在責怪他的臨時倒戈,再次勸道,“曹操雖有大義,天下人也會有人響應,但是,曹操乃是宦官之後,毫無聲望,響應之人必不多。主公可隨後發檄文,則天下豪傑必會群起響應。到時便會奉主公為盟主,同取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