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底線,汝今能持否?
專欄
作者:觀其
當底線也需要“堅守”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已緊要到什麼程度了。
1月22日,習近平在中紀委全會上說,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隻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按八項規定改作風,其實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回歸底線。對照習近平的清醒,我們會發現,各行各業底線淪喪的黑心事、昧心事還真不少。盡管今天一個“嚴格要求”,明天一個“嚴肅整改”,但往往把“第一步”當成了“最終目的”,把“基本要求”當成了“最高標準”。結果,“第一步”永遠走不完,“基本要求”越來越高不可及,底線之底就像熊市之底一樣“跌跌不休”。
底線,就是紅線,就是天理良心。天理良心就是底線,不是啥“高標準嚴要求”。想想看,隻有實在看不下去、忍不下去時,我們才會怒問“天理何在”、“良心讓狗吃了”。
有底線,不失天理良心,離聖人的境界就不遠了。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玉順教授的一個說法,我看很對。他對“聖”字的繁體“聖”作了字源上的拆解:聖人並不是那麼高深莫測,聖人的境界其實就是自覺地回到最低的境界,而所謂“最低的境界”其實就是最本真的仁愛;成為聖人,就是重新回到生活原來的本真情境中。
近幾年,讓人感動的“最美”、“好人”等等,很能說明這一點。他們被冠之以“最”,不是因為他們學曆有多高,不是因為他們本事有多大,也不是因為他們純之又純不食人間煙火,就因為他們不失本真、不失底線、良心未泯,就因為他們做了人人能做、人人應做卻又不屑做、不願做或不敢做的事。
新聞記者呢?怎麼才算好算最美呢?記者是說話的行當,記者的本真底線、天理良心,就是講真話。否則就不是記者而是騙子,就不是引導而是忽悠。
關於講真話,毛澤東1945年在黨的七大作口頭政治報告時說過一段:“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講真話,每個普通的人都應該如此,每個共產黨人更應該如此。”我們可以再加一句,“每個記者最應該如此”。
記者,就得去實地采訪、調查研究;滿足於對網上信息、會議文件裁裁剪剪,就是偷。記者,就得牢記服務公眾的身份和本職,把自己等同於一般群眾,“采取和讀者處於完全平等地位的態度”(毛澤東語);裝腔作勢、裝模作樣、裝神弄鬼,就是裝。記者,就得老老實實用事實說話,就得判明真假再說話;有意無意把芝麻說成大西瓜、把蘿卜說成大人參,就是吹。
不偷、不裝、不吹,前提是不投機鑽營,不見風使舵,不自欺欺人。也就是不唯上,不唯書,不媚俗更不媚權貴,觀察與思考都要唯實。這方麵,陳雲是記者學習的榜樣。在黨的七大上,陳雲作了“要講真理,不要講麵子”的發言。講到怎麼看“功勞”時,他說,這裏有三個因素,“頭一條是人民,第二條是黨,第三才是個人”,次序不能倒過來。“個人有沒有作用?如果我否定個人的作用,那也是錯誤的。如果說個人完全沒有作用,那我們現在還擁護毛主席幹什麼?……但無論怎樣,根本的東西是老百姓,是共產黨。”“我們相信毛主席,但絕不是盲從,盲從是沒有用處的,隻有對問題仔細地考查,翻來覆去地考查,這樣不管毛主席在這裏領導也好,離開毛主席也好,大體上不會犯大的錯誤,否則風潮一來,就又要犯錯誤。”
陳雲說這番“人民至上”的話,了不起。因為,就在黨的七大上,各種報告、發言和報紙社論裏,各地各分局發到延安的賀電、錦旗中,充溢著這樣的詞句:“我黨的領袖毛澤東同誌已成為全中國人民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領袖、導師和救星”,“敬祝我黨領袖毛澤東同誌健康!”“我黨領袖毛澤東同誌萬歲!”……
回到今天,在利益結構板結化、利益差距擴大化、利益衝突明顯化的社會中,媒體和記者講真話的底線和良心,不管是對自身還是對社會而言,都很緊要。很多評論也疾呼,媒體和記者要“堅守底線”。當底線也需要“堅守”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已緊要到什麼程度了。
講真話,不作假,汝今能持否?
說實話,不妄語,汝今能持否?
做真人,不裝相,汝今能持否?
如果我們想“持”,就別再抱怨什麼“環境”、“體製”,我們本身也是“環境”、“體製”的一部分,打鐵先得自身硬。
如果我們能“持”,往大裏說,“中國夢”就會更近一步;往小裏說,我們的孩子離我們的“累”就會更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