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鼻祖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意思是說:上等人能夠堅持道的原則,而且身體力行。至於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見絀了。要遵循古代的法則,駕馭現實的實有,以認識曆史的規律,這就是遵循道的法則的具體表現。
“道”本無形而不可名,但卻真實存在。老子為了使人承認它、研究它、掌握它、運用它,故以“道”名。
我們這裏的“道”,講的是規律、是法則。學營銷不學這些東西,最後隻會是“無根之萍”,難成正果。
一、營銷之“道。”
我過去培訓營銷人員的時候,走過許多彎路,這主要反映在我給他們是先講營銷之“術”,這裏說的“術”就是技巧。他們學會了技巧,但未必會成功。為什麼?比方說一個農夫,手裏耕種的技巧就是“術”,但是,這個人很懶,不願意去種,或者覺得是給地主種地、不情願的去種,是為他人做嫁衣,所以,他精通“術”,卻沒有好的結果。因此,我們不能先講這個“術、”,要先從“道”來講。
理解不同會造成每個人的觀念不同。一個正確的、並得到自己認同的理念,這就是“道”。心態可以影響“道”,而“道”又可以影響到你持續的行為。所以,學營銷先從學習理念開始,有了正確的理念,你手中之“術”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先秦時期提倡“以道馭術”,各種學派都對“以道馭術”有自己的闡釋。當時的這種思想,對社會的前進有了極大的推動。過去對“以道馭術”的解釋是技術行為和技術應用要受到倫理道德的約束。比如核技術,用在發電上是道德的,而用在武器上,就是不道德的,最後的結果是毀滅、是自取滅亡。營銷知識也一樣,陰暗的使用,那就是陰謀;在道德範疇下使用,那是陽謀。這是最基本的“以道馭術”。我們這裏是把它進行引申,把這個道引申成“觀念”、“理念”。我們這裏先溝通一下基本理念、認同了,下麵就好辦了。
二、營銷人的誌氣最重要。
到現在我還沒發現有哪個成功人士不是把誌氣放在第一位的。我最佩服的人之一是那個站起來又倒下、倒下了又站起來,比過去還高的史玉柱。中國的營銷人成功例子很多,失敗的例子更多。當年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中,據說現在隻剩下了浙江萬向集團的老板魯冠球。名噪一時的造紙大王馬勝利(石家莊勝利造紙集團的總經理)襯衫大王步鑫生,都曾經輝煌過,但是沉下去了,都沒有再度浮起來。當年在VCD行業的風光無限的愛多集團老板胡誌標,雖然豪氣衝天,倒下去也沒有站起來。史玉柱因為經營失誤,把風光一時的巨人集團搞得轟然倒下。但是他有誌氣,巨人集團不破產、不賴賬,帶著一夥死黨去爬珠穆朗瑪峰、去磨煉自己的意誌、反思自己的失誤。史玉柱回來後拿著僅僅幾十萬去做腦白金,又取得了巨大成功。不賴賬是不是“道”?當然是!誰的錢不是血汗錢?欠賬不要緊,賺到了再還給人家,所以他有信譽、是道德楷模,有信譽的人就容易成功。所以,今天他去做網絡遊戲,《征途》大獲成功,在海外上市;他又去做金融,最後成為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的大股東;現在,他和五糧液集團合作搞“黃金酒”,又是初戰告捷。他現在做什麼什麼成功,因為他掌握了營銷之“道”、經商之“道”。
小人物有誌氣一樣可以成功。王寶強曾經隻是河北邢台的一個農家娃兒,即使是在做建築工人的時候也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鎖定目標,做電影明星,一根筋的朝電影明星的方向努力。他從跑龍套開始,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有人說他一夜成名,那是扯淡。王寶強2000年演《盲井》、2004年演《天下無賊》、2006年演《士兵突擊》、2008年演《我的兄弟叫順溜》,一步一個腳印,經過近10年的艱辛努力,怎麼能說是一夜成名?現在電視裏又在熱播他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為了新中國,前進!》。
1、“謀易”誌氣人生路、4000人競賽脫穎出。
我今天能站在講台上給學員講一些自己的感悟,也是因為我有誌氣。我的童年生活很幸福,父親是轉業軍人,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立下過赫赫戰功,轉業後還是個局長,德高望重。我在父母的福蔭下,童年的生活過得非常幸福。可是,10歲那年,我最慈祥的母親過世了,14歲的時候我心中的神-父親,也過世了,那時候如果沒有誌氣,身在異鄉,舉目無親,要怎麼生活?更別說有今天的成績了。動力來自哪裏?誌氣!那時候我二姐很疼我,她的一句話我記到今天:“小弟,你得爭氣,咱們沒有父母了,不要讓別人看笑話。”我就把這句話一輩子記在心裏了,它伴隨我到今天,一直激勵著我前進。沒有依靠也要成功,這就是誌氣。我今天沒有大成功,我一樣滿足了,我沒有走上邪路,通過自己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今天又有了給初學者解惑的機會,在一些院校講勵誌、講就業、講營銷,我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