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吃過早飯,趙一山的大兒子趙成業,二兒子趙成功,忙著去上學,犁樹鄉中學遠在十裏外的鄉裏,和村子間隔著碧水湖,碧水湖原是一條河,由於下遊建壩後天形成的人工湖。趙成業兄弟倆所在的合樂屯,就座落在湖邊的山巔之上,村民到鄉裏去,一般都是走山間小路到江邊,推船走鄉裏。若是繞著湖邊山路,得遠一倍的行程。
兩個人順著下坡一溜的小跑,路邊楊大年已在密布的石頭包地裏,忙著種地,見了兩個孩子,說道“小,上學去呀“
“是,大爺可真早啊“趙成業應了聲
“我剛來“
成功就跟在成業身後,也省了說話。
“這西山快全讓你家給占領了”成功心裏想
山穀裏傳來楊大年女兒楊二丫甜美的歌聲:
“洪湖水呀,浪呀嗎浪打浪呀,洪湖岸邊是呀嗎是家鄉,清早船兒,去呀嗎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倉”。歌詞正應了此情此景,聽起來分外親切。
楊二丫每天都是這一首歌,大約唱了有半個多月了。聽說是要應聘個省城裏什麼劇團的工作,山裏的孩子,隻要有一點機會,就想逃出這農村。
楊大年是屯裏的種糧大戶,去年和趙一山兩個人還得了種糧大戶的獎勵,一起去領的獎品。他是沒什麼機會走出大山,可他一心想在種地之外,搞些體麵的,賺錢的營生。
江邊,楊大年蓋了兩個小窩棚,一個是自己住的,另一個是晚上給雞住的。
白天,百十來隻雞在山上的草地裏捉蟲子吃,吃飽了就貼在石頭邊上睡覺,渴了到江邊喝水,楊大年隻需早上把雞放出來,晚上把雞趕進窩棚裏。江邊路旁的石頭包地,就是他看雞的同時,一鎬頭一鎬頭刨出來的。
到湖邊的時候,兩個女孩子王豔和劉巧玉正各拖著一支槳向岸邊走。
“給我吧”哥倆接過槳上了船。
王豔和巧玉坐在船頭上,看著船一聳一聳的行進著。女孩子在一起總是不閑著,聊著腦袋裏暫存的奇聞趣事。哪個話題在年輕人那都是新鮮的,輕鬆的。
“剛才你們下來時候,聽見楊二丫唱歌沒,是不得唱十多天了?”劉巧玉說。
“越練越好聽了”王豔感歎道。
“楊二丫自己唱,多單調呀,哪天問問她,用我們給伴奏不,我們小時候弄那個交響樂,多少年不練了,正好複習下”。巧玉說
“要問你問吧,我可不問”。
小時候,劉巧玉常和成業成功美麗一起,在院子裏拿著破盆,用筷子翻過來調過去的敲。嘈雜的聲間,還弄得不亦樂乎。
“成業,咱們小時候,你老唱二人轉,再來一段呀”劉巧玉對成業說。
“多年不練了,本來瞎整的一點功夫也廢了”
“成業,唱一個吧,讓我也聽聽,好聽不?”王豔也跟著起哄。
“唱就唱,怕誰呀,成功,來,你推會”。
成業就座在船尾,唱了起來,“你得應我十意中呀,我夫生前是屠戶呀,殺豬宰手藝精啊”,真哼哼哈哈的唱了起來,而且,越唱聲調還越高了,還加上用手拍打著船板,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
唱完了,兩姑娘一起鼓掌。“真好,真好”
“行了,還是聽楊二丫的好聽些”成業自嘲說。
“你多練兩天,也和楊二丫一起應聘去吧,要是成了,你也不用上學,也不用種地了”王豔說。
“下回邵老坦再來咱屯唱二人轉,我去拜他為師,和他一起唱二人轉去,天天哼哼呀呀的,窮歡樂”成業煞有介事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