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宮腔鏡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療效觀察(1 / 2)

[摘要] 目的 探討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對急性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病情分級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的兩組急性高血壓腦出血病例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的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微創定向穿刺組的優良率高於保守治療組(P

[關鍵詞] 急性高血壓腦出血; 微創定向穿刺

[中圖分類號] R74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14-02

腦出血(ICH)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稱自發性腦出血,占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1];而高血壓病是腦出血的最常見的病因,其起病急,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病死率為40%左右,且約有3/4的存活患者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2],而且隨著出血量的增加,病死率、致殘率均升高,並且無較好的治療方法。我院自采用微創定向穿刺術以來,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下麵是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微創定向穿刺術和傳統保守治療的療效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為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的患者,共98例。入選標準:(1)全部病例均經頭顱CT證實為腦出血。(2)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確定的診斷標準。(3)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及發病時血壓高於正常上限,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4)排外已有呼吸、循環衰竭或合並嚴重心腎疾病及有不明顯凝血功能障礙者。按患者及家屬是否同意行微創定向穿刺術分組,同意此療法的為微創定向穿刺組,共51例,男31例,女18例,年齡38~76歲,平均53.6歲;不同意此療法的為保守治療組,共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齡32~73歲,平均52.1歲。兩組間性別、年齡、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計算)、臨床症狀和體征、神經功能缺失評分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保守治療:包括控製血壓、脫水降顱內壓、止血、神經營養、支持治療及防治並發症。治療組采用微創定向穿刺術治療:根據CT定位,選擇距血腫最近的體表部位為穿刺點,避開腦主要功能區及顱內、外主要血管,穿刺針到血腫中心後固定,接管後見陳舊性血液流出,若無血液流出,可用5mL注射器輕輕抽吸,如仍無血液,可邊退管邊輕輕抽吸,直至抽出陳舊性血液,抽血量一般為20~30mL,若在抽吸血腫過程中有新鮮血液流出,立即向血腫腔內注入立止血,夾管穩定8h。術後向血腫腔內注入生理鹽水2mL+尿激酶2萬U,封閉引流管3~4h後開放引流,血腫引流采用持續低位引流,直至引流不出血液,再次注入生理鹽水2mL+尿激酶2萬U,如此反複,術後第1、3、5天複查CT,了解血腫殘餘量與針位。拔管指征:終止尿激酶注入,24h內引流液不多,且基本清亮,患者生命體征平穩,CT示血腫顯著縮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