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媒體的猜測,北京麥當勞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麥當勞漲價是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既定策略,而且與中國市場變化有關。麥當勞經過調查發現: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職工的平均工資也以兩位數字在逐年增加,顧客也對就餐環境和更高的產品質量提出新要求。為此,麥當勞可以根據自身狀況做出選擇,當然,“漲價就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2003年,麥當勞的全國性調價與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收縮經營戰略如出一轍,就是用提高單店的經營收入來確保發展速度,因此對部分產品調價實屬必然。在上一年第四財季,麥當勞47年來首次宣布了虧損的消息,並在同年11月8日宣布關閉全球175家快餐店,同時撤出中東和拉丁美洲3個國家的業務,停止在4個國家的“圈地”項目,同時裁減400~600職位。
麥當勞公司也表示,該公司在全球已有約3萬家麥當勞快餐店,規模過於龐大,該公司已無法再保持每股盈餘10%至15%的增長速度。
可見,漲價對於企業非常正常,企業要漲價通常是因為生產成本、經營成本等成本費用方麵的攤高導致了產品的漲價或者因為原料、運輸、稅額及競爭對手的變動導致企業產品價格上漲。雖然,企業漲價是有其正當理由的,但消費者不一定買賬!所以,漲價的理由與時機一定要恰當。一句話,一定要給消費者一個理解並能承受的理由。
有的企業一看產品在某個市場銷量上漲,就隨勢提價,這樣,就很容易影響品牌的美譽度;同時,還給了“同質化競爭品牌”一個爭奪客源的絕好機會。所以,當其他企業一浪高過一浪地跟風漲價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在價格已經漲到超出消費者承受能力的時候,企業更不要跟風漲價。即便漲價也要根據自身產品的性能、包裝和品牌影響力等因素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價位拉開檔次。否則,自己就離失敗不遠了。
總之,是否該漲價要結合以下幾點考慮:
(1)如果你的品牌僅僅是一個地方品牌或區域性品牌,而非全國性知名品牌的話,那麼你的價格上漲幅度就不能拉得太長,一定要把價格曲線調整得適度才行,否則,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2)如果你的產品還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即使在比以前略有下降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按兵不動,待以後結合產品升級換代再提價也不遲。
(3)記住“你漲我降”並非最好的策略!對行業領導性品牌的漲價,你或許可以相反降價,但如果是你的第一競爭品牌,一味地“比跌”隻會導致市場的競爭無序與紊亂。
(4)企業的價格策略應以消費者新的需求與消費水平為出點,而不能被市場一時的風潮所影響。針對市場競爭環境,除應製定一個合理的利潤梯度外,還應多考慮、分析市場未來的變化趨勢,做到防之有術、攻之有策。
總之,企業在考慮是否漲價,該如何漲價的時候,一定要慢慢漲,結合時機漲,不要一次漲上一大截或頻繁地漲價,讓消費者感覺你在牟暴利。要掌握好漲價的時機和分寸。
消費者認為降價不一定是好事
【科特勒如是說】
在製定好定價結構和戰略後,企業還要經常麵臨價格的改變和競爭對手的價格改變,為此還要做出相應的反應。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企業的產品降價是指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把原有產品的價格調低。企業要降低產品價格的原因主要有企業的生產能力過剩,為了擴大銷量進行降價銷售,以量換價。還有就是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企業為了保持市場占有率或者爭取更大市場占有率而通過降價進行競爭。還有就是因為貨幣緊縮,價格總水平下降,那麼,企業也要降低產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