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國際營銷給企業帶去機遇和挑戰(1)(1 / 3)

國際營銷的機遇和挑戰

【科特勒如是說】

國際市場營銷要比國內市場營銷具有更大、更多的差異性、複雜性和風險性。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就形成了全球營銷觀念,該理念要求跨國企業把國家市場看成一個小市場,把具有相似需求的潛在購買者群體歸入全球細分市場中,在企業的需要和國家的允許下,企業就可以實施全球營銷戰略。我國自從加入WTO後,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為了能夠跟上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也迫切需要學習全球營銷戰略,力求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並成為世界知名企業。隨著市場的開放,我國也有一些企業走出國門,成功進行了國際營銷,在國外站穩了腳跟,比如,海爾集團就是典型代表。

海爾集團在國際化戰略中目標是不僅僅要把產品出口到國外,還要讓產品逐漸成為當地認可的產品,並在當地建設連鎖店,在當地設計,為當地用戶服務,最後成為當地的名牌。海爾認真踐行這個目標,最終成功實現目標。

海爾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主要以產品出口方式,通過產品在國外銷售,逐漸讓國外消費者認同海爾產品和品牌。在走出去的戰略中,其沒有和其他知名電商那樣,先包圍發展中國家,再進軍發達國家。海爾采用的是先進入發達國家,然後再覆蓋發展中國家的先難後易策略。

為了讓產品真正紮根當地市場,海爾在當地投資,將產品生產基地部分轉移到國外,實現當地設計、當地生產的模式。先後在十多個國家建立自己的海外工廠。同時,在歐洲也實現了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當地銷售。

海爾依據“當地融資、當地融智、當地融文化,創本土化的世界名牌”的方針,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生產世界級的品牌和本土化的產品,成功實現品牌本土化策略,將產品與當地的文化、生活習慣緊密聯係在一起。

產品以質量取勝,出口先難後易,生產堅持本土化,海外銷售形成網絡化,產品定價遵循國際標準。正是依據這樣的標準,企業一步步地實現本土化的營銷策略,以及高質量的產品,讓海爾得到了世界消費者的認可。海爾成功塑造了國際化形象,成為世界知名企業。

海爾走向國際化的道路告訴我們外麵的世界很大,企業的發展空間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還有廣闊的國外市場。我們有信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雖然走向國際化的道路很誘惑人,但是,我們企業也應該看到它的挑戰性,走向國際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並非出去就能成功。國際化營銷之路還麵臨很多阻礙。因為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風土民情、風俗文化、語言以及法律法規、社會製度等方麵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自己的營銷策略是否會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自己的營銷策略是否會觸犯當地的規章製度,某些禁忌,這些都要全麵考慮。另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還要麵臨巨額外債、邊界轉移、不穩定政府、外彙問題、關稅和貿易壁壘、貪汙腐敗和技術剽竊等風險。比如,國內政治的不穩定性、政策的不連續性、社會動亂及暴亂,國界糾紛、戰爭威脅以及本國與目標國之間出現摩擦等,都會給國際營銷戰略帶去危險。拿我國在伊拉克的企業來說,這次伊拉克戰爭就導致我國企業損失慘重。

還比如,法律風險。進行國際營銷的企業處在不同的法律環境中,當有些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原先使用的營銷策略現在被禁止,企業發展就會出現危機,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就可能出現企業危機。

在外彙方麵,由於各個國家之間貨幣的彙率不同,如果其他國家彙率發生變化,也會給企業帶去不小的影響。

所以,企業在看到希望的同時也要看到挑戰。國家化營銷是大勢所趨,未來,我們必將有很多企業走向國際化營銷道路,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考慮全麵,一步步走向國際化道路。

國際營銷要了解當地消費特點

【科特勒如是說】

某些產品必須不斷地改變,以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科特勒《跟科特勒學營銷》

【活學活用】

適應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特點,是從事國際營銷活動的企業在產品策略上的主導方向。各國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和用途是與其所在國的各種環境尤其是社會文化狀況密切相關的,對產品每一層次的不同需求,是隨著營銷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產品的某一層次在一種營銷環境中可能是重要的,而在另一營銷環境下則可能不重要,故銷往國際市場的產品要適應各國營銷環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