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陶濬麵帶不忿之色,奏道:“陛下,昔日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下江東基業,何其不易,今日舉江南而棄之,如何麵對孫氏列祖之靈?”
孫壾麵露淒色,他登位之時,本也是躊躇滿誌,欲有一番作為的,但時勢如此,奈之若何。
陸玄看到孫壾還有一絲的猶豫之色,乃進一步諫道:“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今大勢所趨,陛下理應順從民意,若聽信小人讒言,怠誤良機,隻怕是江南之地,生靈塗炭,孫氏宗祠,亦難保全。”
眾臣也是紛紛附議,吳國朝堂之上,降聲一片。
孫壾幽歎一聲,遂下令陸玄胡衝為議和大臣,隨同薛瑩前往牛渚,與漢軍詳談投降事宜。
陸玄胡衝領旨,孫壾一揮袍袖,近侍高聲喊道:“退朝!”諸臣各自散去。
陶濬出得大殿,仰天而歎:“昔日陸伯言、陸幼節乃國之棟梁中流砥柱,而今其子孫卻是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可悲可歎乎!”
有聽到陶濬這番言語的大臣密報於陸玄,陸玄聞聽之後,深恨之,遂單獨麵見孫壾,奏道:“陛下,陶濬力主遷都,乃私心作崇,其弟陶潢死於劉胤之手,其欲借陛下之手為其弟報仇也。臣聽聞陶濬出宮之後,頗有怨言,暗諷陛下乃誤國之君,有負先祖之德。”
孫壾勃然大怒,道:“匹夫爾敢如此!”遂下令將陶濬一家收獄,半夜在獄中鳩殺之,滿朝文武,再無人敢提遷都之事。
劉胤的大軍已經是進抵牛渚,不過劉胤並沒有急於進軍,他已經派出了薛瑩為使,前往建業,勸降孫壾,如果孫壾識時務的話,肯定會認清形勢,主動投降的,如果他負隅頑抗,劉胤倒也不會再給他什麼機會了,直接攻破石頭城,用武力徹底地來征服吳國。
至於孫壾是否會南遷,劉胤現在也不用太擔心了,有陸家等一幹子江東世家做內應,東吳朝廷想要遷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孫壾執意南遷,這些世家豪門也肯定不會相隨,到時他孤家寡人一個,能有什麼作為,就算到了會稽建安,恐怕也會被山越人煮了來當菜吃。
所以劉胤樂得清閑,在牛渚暫且歇兵,靜候薛瑩的消息。
過了幾日,吳國朝廷果然派出議和使團前來牛渚,與劉胤商談投降事宜。
擔任首席使臣的是侍中陸玄,中書令胡衝為副,在薛瑩的陪同之下,登上了停泊在牛渚江麵上的漢軍旗艦。
劉胤在接見了吳國使臣之後,便將一攬子的談判事宜交給了陸機陸雲,談判席兩頭坐的,都是陸家的人,這談判氣氛自然是再融洽不過了。
其實談判的大方針大方向劉胤已經確定了,這是絕對不容許討價還價的基礎,以漢軍現在兵臨城下的姿態,本身這談判就不是對等的。
至於一些枝枝葉葉,劉胤就懶得去管了,在這之中,陸家自然要謀點好處的,整個江東士家集團的利益,也是必須要有所保證的,隻要是在劉胤的默許範圍之內,劉胤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將來治理江東的,還隻能是江東士家的這一幫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