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苦難的價值

2012年4月,振嶺往我的郵箱裏發來了他的書稿《履跡》,請我為他做個序,我非常高興看到他的成就,那段世人看來苦難的日子,給他帶來的巨大精神財富,本書便是一個展示。

我認識振嶺,正是在他人生遭遇最大磨難的時候,那時我還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書,是法律係的副主任,兼職做律師。1990年元月,振嶺的母親和弟弟到北京輾轉找到了我,請我擔任振嶺的二審辯護律師,此時的振嶺因為涉嫌故意殺人一審被判處死刑,卻沒有意誌消沉。最終經過律師、親友、他自己以及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振嶺得以渡過難關。我與振嶺也因案結緣,成為了生活中的朋友,多年來,我們雖不常見,卻一直有書信往來。

靜下來時,我常會想律師與當事人的關係問題,律師與當事人的關係是不是僅僅限於委托關係,律師與當事人的交流是不是僅限於案件的辯護或代理?我們律師界有不少同行是這樣認為的,律師要對當事人保持威嚴和神秘。但我想應該不盡如此,我更注重與當事人的情感交流,或為朋友,或為兄長、或為良師,我總跟年輕的律師們說,對當事人要有親和力,要與當事人建立信任的關係,讓他放下心防,放鬆心情,才會更有利於案件的交流。律師與當事人的交往同樣無關於學曆的高低,職業的貴賤,抑或身份的差異,而是平等的人的交往。在律師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的同時,也會從對方身上獲得寶貴的生活經曆和人生感悟。就像振嶺,在我為他辯護的同時,他也用他的人生經曆,用他強大的內心力量,對我的心靈進行著震撼和啟發。

振嶺的人生不可謂不苦難,在他的前半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苦難與逆境中度過,經曆了三次牢獄之災,做過老板,也當過階下囚,但是,這些人生的坎坷和磨難卻從未打倒過他,一次沒有,二次沒有,第三次仍然沒有,相反,他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追求精神的自由,最終在苦難中成就人生的價值,一次又一次獲得新的成就,我不得不欽佩他內心的強大和性格的堅忍。

人的一生,總會遇見苦難、挫折,隻是苦難的種類、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將苦難視為洪水猛獸,長歎命運的不公,卻在苦難中放任自流,萎靡不振;有些人將苦難視為煉獄,在苦難中奮鬥,在逆境中徹悟,體驗並戰勝了苦難,得到精神與人格的升華。所以,從苦難中站起來的人,靈魂才會變得豐富,也必將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這就是我曾對振嶺說的“逆境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凡是身處逆境而不垮的人,都能有所造就。”

感謝振嶺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感謝振嶺對我的感恩之心,我一直受之惶惶,我隻是恰巧在他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成為了幫助他的眾人之中的一員,做了一名律師該做的事情,卻從他的身上收到了如此多的回報,這是我律師職業身涯中倍感榮幸的事情,也是對我職業的激勵;

還要感謝振嶺曆經兩年完成本書,通過對他本人坎坷經曆的展示,去警示和影響世人,希望這本書引起了更多讀者對人生的思考,借以總結、反省、激勵自己的人生。

“逆境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凡是身處逆境而不垮的人,都能有所造就。”再題與振嶺共勉。

田 文 昌

2012年5月3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