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就是開拓創新。創新就是不與別人往同一條路上擠,而是另謀他路而行之,也許會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這樣做事自己覺得也輕鬆,別人看了也精彩。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走冷門、燒冷灶”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手腕”也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在泰國有個雄心大誌的養鱷大王叫楊海泉,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華僑家庭。由於家境困難,隻斷斷續續上過一年小學,從10歲起就做童工,先後做過照相館傭工,客棧的店小二、金鋪的夥計,還做過小生意。
15歲那年,楊海泉在別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小小的雜貨店,主要收購當地的土特產轉賣給商人,但是沒有多久,雜貨店就關門了,這是他生意場上的第一次失利。有雄心想成大業的他總結出一條經營之道,即: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獨辟蹊徑,大膽開創冷門生意,這樣才能獨占鼇頭,立於不敗之地。
別人嫌棄的,不願意幹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走起來才會更加寬廣……
人工飼養鱷魚是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沒有規律可循,沒有老師可拜。事實證明,敢為人先的人就必須有膽量接受各種磨煉。
喂養鱷魚比喂養一個初生嬰兒還要困難,但楊海泉決定做了。
剛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飼養經驗,有些小鱷魚因此喪命。成年鱷魚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凶悍的,但是小鱷魚的生命卻很脆弱,對氣候反應很敏感,一點小小的驚恐也會引起痙攣而生病,嚴重的還會殘廢或喪命。可是這一切並沒有嚇住楊海泉,他經過日夜認真觀察,這個問題終於得以解決,成功地闖過第一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問題在等著楊海泉。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小鱷魚喜歡吃魚類或水中的小動物,有時還要吃肉,楊海泉很難拿出這麼多錢去買飼料;二是隨著鱷魚的不斷長大,原來的鱷魚池已經不能容納了,楊海泉缺乏必要的資金擴建。
沉重的經濟負擔使楊海泉喘不過氣來。
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了,楊海泉隻好含淚操刀宰殺部分基本達到出售規格的鱷魚並賣掉去換取資金。就這樣一麵飼養一麵宰殺,經過3年的時間才基本解決了經濟危機問題,慢慢地有了一定盈餘。
為了提高鱷魚的價值,楊海泉購買了自己的屠宰設備,鑽研獨有的宰殺技術。當時,泰國的鱷魚產品都是由捕殺鱷魚的人在捕捉的時候宰殺的,設備很簡單,加工很粗糙,魚皮的質量不高。楊海泉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希望生產出世界一流的產品。
楊海泉的這種舉動是屬於十拿九穩的,所以,很快他就生產出了高質量的鱷魚皮產品。“海泉鱷魚皮”很快就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售價比一般的鱷魚皮產品當然高出了許多。
憑借著“海泉鱷魚皮”的名牌優勢,楊海泉很快就占領了先機,他成立了一家“友商貿易行”,包攬了鱷魚皮的生產出口業務,生意做到了國外。楊海泉善於經營,講求信用,名聲越來越大,生意當然就更加紅火了,實力也更加雄厚了。
在成功者的字典中是找不到“滿足”這兩個字的,楊海泉也不例外。他認為,養鱷魚這件事是沒有盡頭的,他完全可以把這項事業繼續下去。
他想,如果隻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條件,這樣已經完全是夠了,但是如果隻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
他立下了雄心壯誌,不僅要用這種動物來賺錢,還要挽救這種野生動物,不要使之滅絕。考慮過去,思索將來,隻有進行人工繁殖,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那個年代,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稱得上獵鱷專家的人,但是稱得上養鱷專家的人,除了楊海泉,恐怕沒有第二人了。他的成功經驗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注意,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有很多人千裏迢迢而來,高高興興而去,楊海泉的名聲大振。
就是他這樣一個窮人的孩子,幾乎沒有上過什麼正規的學堂,現在居然走進了世界最權威的鱷魚專家的行列,創造了一個神奇的“鱷魚王國”,成為了泰國的巨富。
“創新者生,墨守者死。”社會是發展變化的,隻有變化才能生存,也隻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能求得發展。
老經驗:
創新者生,墨守者死。
大膽的見解就好比下棋時移動的一個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卻是勝局的起點。
社會是發展變化的,隻有變化才能生存,也隻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能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