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7日薛鐵密會盧森堡大公。
三月8日舊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公開宣傳,君權神授,隻要權利集中於帝王的手中盧森堡公國才能從經濟危機中撐過來。
同時盧森堡大公及舊貴族的上議院宣布下議院為非法組織。
3月9日下議院及普魯斯首相譴責盧森堡大公及上議院的言論是對民主的踐踏,宣傳如有必要將采取武力措施。
一時間盧森堡國內形勢劇變,各行省各城鎮的武裝力量漸漸浮現在街頭。
盧森堡大公利用民眾對增加“軍稅”與日俱增的不滿情緒,不斷慫恿和組織群眾性的抗議運動。
同時阿登高原北部的迪基希行省厄多斯城發生了武裝起義,起義者為厄多斯城的挖礦工人。
由於與日俱增的賦稅,徹底激發本來就一貧如洗的挖礦工人的怒火。
3月12日五千憤怒的挖礦工人占領厄多斯城,城主和稅官被絞殺,震驚盧森堡。
3月13日附近的公國軍隊聞訊趕來,上千人被屠殺。史城“厄多斯慘案”。
上議院譴責下議院已經首相的殘暴,號召全國人民反抗下議院的暴政。
下議院則譴責上議院派遣人員支持厄多斯的暴動。為了維護盧森堡公國的和平與穩定,下議院將實行禁宵。
此時薛鐵和新護衛黨已經完全消失在公眾的目光下,變得可有可無。上下議院鬥得正歡,普魯斯也懶得處理新護王黨的這種小嘍囉。
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全國各地都紛紛加入反抗強稅和暴政的行動。
每天各地都在爆發抗議,一點火星就可以引發一場暴動。
下議院和普魯斯被搞得勞心焦思,下議院的桌子都跟換了一批。
1066年3月15日上議院自行通過《大抗議法》。
它曆數了下議院這十幾年的橫征暴斂,要求下議院保證王權至上,民眾利益,恢複經濟發展等。
下議院和普魯斯不僅拒絕承認《大抗議法》,並且宣布盧森堡大公、上議院的一眾舊貴族為“叛逆”。
3月18日普魯斯派遣士兵攻打盧森堡宮殿,要求活捉盧森堡大公。
但盧森堡大公及舊貴族早有準備,早早撤離盧森堡市。盧森堡大公遠逃到阿登高原的迪基希行省,並組織了皇家護衛軍。
3月22日盧森堡大公在潘達城樹起王軍的旗幟,宣布討伐議會的叛亂份子,挑起了內戰。
內戰開始後,盧森堡分為兩大陣營:支持盧森堡大公的主要是封建舊貴族。與之對立的是新貴族,資本家。
然而平民卻處於觀望狀態了,因為他們認為與日俱增的賦稅與兩大陣營有莫大關係。
盧森堡大公的北方經濟落後,但礦產豐富,武器裝備精良。普魯斯和兩大黨派的南方地區經濟發達,財源相對來說比北方充足。
盧森堡大公帶領王軍主動出擊,議會軍多次失利,甚至丟失了幾座大城。
普魯斯采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將驕橫的王軍打個措手不及,王軍損失慘重。
3月28日雙方在馬頓荒原展開決戰。
在偌大的荒原雙方不計損失展開搏命廝殺。
此戰役雙方共投入7萬兵力,議會軍4萬人,王軍投入3萬人。結果王軍陣亡一萬多人,被俘虜數千人,損失大量物資。議會軍也傷亡一萬多人,可謂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