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斷改進黨員思想教育的內容,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與黨員思想變化不相適應,是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主要原因,黨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內容的更新和適應。在教育內容的安排設置上,應圍繞黨員的政治目標,緊密結合黨員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力求使教育內容與改革開放的形勢相適應,與本單位所擔負的特殊任務和要求相適應,與黨員全麵素質的提高和思想進步的規律相適應,並且把黨員的宗旨觀、利益觀、生活觀作為黨員教育的重點,確保黨員在各種思想觀念的衝擊和影響麵前不困惑,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麵前不失節,從而牢固地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地講述理論原則上,必須緊密結合黨員的思想實際,堅持三個原則。一是普遍性原則。即所有黨員都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黨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在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自覺作出犧牲。二是區別性原則。即在落實普遍性原則的基礎上,對不同工作崗位上的黨員在教育上要有所區別,不能使思想教育千篇一律。三是重點性原則。即針對性原則。根據不同時期和不同黨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教育。例如,對黨員領導幹部,要注重解決權力觀的問題,正確認識權力所有、權力目的、權力態度;青年黨員要注意處理好黨性與個性的關係,把堅持黨性放在第一位,在黨性的指導和約束下豐富和發展健康的個性。總之,思想教育要以注重效果為目的。
3.把思想建設作為一項係統工程來抓,綜合運用各種措施,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有效機製
思想教育對黨員的影響和塑造不是萬能的,它需要與政策導向、製度約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首先,思想教育要與政策導向相結合。生活中因實際利益引發的許多思想問題很多,往往是與製定的政策有關。某些具體政策的不完善和執行中的偏差,會引起分配不公,引起一些人心理失衡,並由此產生種種消極情緒。對這類問題,僅靠正麵教育,不進行適度的政策糾偏是很難奏效的。政策導向和思想教育一旦形成“兩股道上跑的車”,就會極大削弱思想教育的效力。因此,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就是讓政策在調動黨員積極性、發揮奉獻精神方麵發揮激勵和引導作用。對那些嚴於律己、樂於奉獻的優秀黨員,一方麵給予精神獎勵,一方麵給予物質獎勵。這樣,就有助於形成正氣,抵製歪風,在全係統形成良好風氣。其次,思想教育與製度約束相結合。實踐證明,教育隻對那些願意或尚能接受教育的黨員起作用,對那些根本不願接受教育或一心想利用黨員身份撈取個人好處的人,其效果微乎其微。即使對大多數黨員,僅靠思想道德力量去抵禦錯誤思想侵蝕和各種物質利益誘惑也是不夠的,必須把思想教育啟發的自覺性與製度的外在約束性結合起來,把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