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幾天的銷售統計數據來看,三種飲料的銷售量每天都在翻番的速度在增長,截止到昨天的平均日銷貨量已經達到了10萬瓶。
按照李俊的吩咐,目前三種果汁的出廠價都在1.5元到2元,扣除各種成本平均每瓶的利潤率在50%左右。雖然說這幾天公司的總銷量所帶來的利潤不超過10萬元,但等陳廣浩仔細測算測算,才發現這生意簡直可以用暴利來形容。
這些年搞果園,他也了解過鮮果的行情。梅林鄉這兩年新鮮楊梅的收購價格都是每公斤4-5角的樣子,按照一畝楊梅樹產800公斤到1噸算,每畝果園的年毛收入最高也就500元,扣除成本利潤不過200元。
但如果生產果汁的話,這個差別就大多了。農家果汁公司現在總共有四條生產線二十四小時生產三種果汁,每條生產線的日產能是2萬瓶,4條就是8萬瓶。
拿成本最高的楊梅汁來算,1斤鮮楊梅可以生產5瓶果汁,1噸就是12000瓶,1瓶楊梅汁純利潤按5毛算,12000瓶就是6000塊,那是賣鮮果60倍!!
另外,公司目前主要還是在江南省推廣果汁產品,要是把這個範圍擴大到華東或者全國,那到時候那個供貨量該是多少,陳廣浩想想做夢都在笑。
可公司目前總共隻有五條生產線,其中一條生產線還得負責生產礦泉水。四條線二十四小時運轉也不過是8萬瓶。可就這兩天公司接到的訂單就已經超過了30萬瓶,要不考慮交貨期的問題推掉了一些單子,這個數字到現在至少有60萬瓶。
正是因為如此,陳廣浩對李俊的這個提議是毫不保留的支持。或者從某種程度上說,陳廣浩對上馬機械設備製造公司這件事比周達還要上心。
但李俊也給他添了個難題,那就是借晨光機械廠的台頭貸款1億盧布。剛才聽李俊說到這個事,陳廣浩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要說什麼英鎊和華幣的彙率,陳廣浩還真不清楚。可農家食品現在還在往蘇聯賣罐頭呢,這美元和盧布與華幣的彙率他倒真知道。1億盧布就是7億華幣。萬一這筆貸款出點差錯,哪怕把整個農家集團賣了都還不起。
“放心吧,浩哥,你什麼時候看見我做過沒把握的事?”李俊聽得懂陳廣浩的意思,但又不好跟他詳細解釋,隻好自誇自賣到。
“唉,這個事我不管了。”陳廣浩知道攔不住李俊,幹脆不去想這件事了,把話題轉到設備公司上說到:“小俊,你看機械公司選址放到清源開發區去怎麼樣?”
“可以考慮,不過別再用農家集團的名義,就用周達的名義去注冊公司,到時候股權轉到IU國際名下,反正公司到時候也是讓周達去負責。”李俊聽了想了想同意了。
他知道陳廣浩是什麼意思,李振現在已經調到清源開發區去了,要是把公司開到那裏去,那等於就是李振的政績。
李俊除了這一點之外,想得更多的是農家集團不能局限在福洲縣一個地方發展,也該適當的朝其他更高一級的城市發展。當然,為了避嫌,他還是決定以周達的名義去注冊公司,而且控股權也放到IU國際名下。
在談到擴產時,陳廣浩提了個建議,是不是可以采用分開訂購的辦法從幾個廠裏購買一些核心設備的零件回來,最後再自己組裝。
李俊想想也對,機械公司即使建的再快,短時間內也應該行不成生產力,無法滿足果汁公司擴產的需要。但這個方法行不行得通,還得問過周達這個專業人士才知道。
中午吃好飯,趁陳廣浩等人睡午覺的時候,李俊打了吳輝和馮立軍的電話讓他們來提車。聽到新車到了,吳輝和馮立軍在電話裏發出一聲歡呼就掛了。
半個小時不到,吳輝五個兄弟就開車過來了,接過李俊遞過來的鑰匙,兩個人發動車子朝李俊說了聲“拜拜”就又一陣風衝出了辦事處的小院子。
把吳輝五兄弟打發走,李俊才喊上武鳴,坐著路虎去了孔行山家。這次他們過來,除帶了兩輛新車,也帶了一些配件過來。
宋玫玫送給程小秀的那輛嘎斯上次撞壞之後到現在一直停在孔行山家裏,現在正好拿去修修好,等下午或者明天開回福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