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區(1 / 2)

【名詞解釋】

NBA的三秒區是麵積為4.88米×5.8米的長方形,國際籃聯的三秒區已經改為和NBA的三秒區一樣,都是彩色標出的!

球場上對抗最激烈的區域是什麼地方?對了!3秒區內!這是一個禁區,任何一名在3秒區內移動或者活動的進攻方隊員都會受到對手特殊照顧,這個照顧的含義包括隱含的包夾防守,對於內線球員接球線路的幹擾,貼身對抗更激烈的防守,等等。

總之,沒有任何一個球員可以在3秒區內自由自在任意馳騁就是防守球員的最終目的。

【建立3秒區規則的動機】

3秒區隻是一個人為設定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進攻方球員更容易獲得將球送入籃筐的成功機會,而對於防守方而言,在這個區域內如果缺少限製進攻球員的規則的話,非常容易將整體籃球的得分全部都拴定在內線球員的強弱身上。

從另一方麵分析,正是由於3秒區規則這一限製內線進攻球員威力的規則與3分線規則這一強化外線球員得分優勢的規則相輔相成才會有現代籃球的內外層次感;更深層次的分析,就是距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的原則導致規則製訂方不得不從籃球發展的技術全麵性出發,限製內線球員的得分機會(不然的話,可想而知,內線湧滿8名球員或者8名以上球員的現象將會是非常醜陋,也會由於觀賞性的差異限製籃球運動的整體發展)。

【最初的三秒區】

最初的3秒區和現在大家看到的截然不同,最初的3秒區為6英尺(折合公尺的話,大約為1.83M左右),對於球員而言,在這個區域邊緣的得分還是相當容易,可是由於該規則是針對所有的NBA球員,也還算公平,甲方乙方都可以在這個區域邊緣完成輕鬆異常的投籃得分(這也是造就51-52賽季以前NBA平均每場得分幾乎恐怖的原因之一)。可是Gee Mikan對於這個規則的顛覆的確是應該負全責。這是NBA曆史上的首位真正意義上的天皇巨星,除了領軍Lakers包攬48-54年這7年中的6次總冠軍和名人堂第一位成員以外,或許被所有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作為首位迫使聯盟更改規則的偉大球員的曆史性震撼效果。

由於原來的6英尺3秒區幾乎完全構不成Gee Mikan威脅,於是,51-52賽季,聯盟宣布,為了限製Gee Mikan內線統治力,3秒區域擴大為12英尺(折合公尺,大約3.66公尺左右)。或許是出乎聯盟的意外,新的3秒規則限製Gee Mikan進攻能力的同時,對於其他鋒線球員的限製更大,更大程度的造就Gee Mikan的籃板成就,使其順利的獲得52,53連續兩個賽季的籃板王稱號。

第二個由於本身內線統治力過強迫使聯盟對於內線禁區規則進行修改的球員是Wilt Chamberlain。除了單場100分,單場55板和連續18投命中等不太象人類做得出的成就以外,Wilt Chamberlain迫使聯盟64-65賽季開始將3秒禁區擴張到了16英尺(大約4.88公尺左右),擴張區域也就是大家現在看球場上的左右兩根有顏色的長方色條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