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亞的舉動受到了來自主城的瓦西的警告,但是納尼亞知道這些算不上什麼,隻有當你知道了這裏麵的貓膩時與雙方各自的情況就可以發現,1200萬斤糧食很多嗎,其實並不多麵對一年就要消耗700出頭斤糧食的野蠻人而言,不過是近2萬人一年的開銷,當然如果按季算的話也就8萬了,這些糧食其實不算什麼,要知道每年從撒克遜輸入蠻族的糧食就高達千萬,而納尼亞隻是讓這一情況更加的加劇了,但是收獲卻使得納尼亞如此做,但是隨著清醒過來的納尼亞慢慢感到了自己的愚蠢,似乎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居然還想著賺錢,真是壓力山大啊。
但是瓦西的警告還是使納尼亞清醒些,畢竟在怎麼少的糧食何況這一批並不少,如果蠻族沒有帶走而是留下來的話那麼就積蓄幾年就可以支持15萬大軍進攻半年,算上源源不斷的援軍,丹西的守軍遲早會在援軍沒有到來前被磨光,但是納尼亞之所以敢如果販賣其實就是西部荒原的特色,糧食是一個硬傷還有一個就是水資源,荒原少水不然就是草原了,而能夠供人喝的更少,這也是為什麼15萬大軍都需要分3批來聚集,人一旦都了就對水資源壓力過大,曆來的戰爭蠻族人數都是不超過5萬,這次的加劇使得丹西要塞周圍的水資源一下損失較大,雖然這麼多年下來水資源開始恢複但是已經支持不了再一次的大麵積損耗,荒原也是下雨的隻是少,但是降雨量比較大。
瓦西還是使納尼亞清醒了,麵對高額的利潤納尼亞完全被**所支配,理性被拋之腦後,但是這一下清醒了許多使得納尼亞感到了一陣後怕,什麼都往最好的方向想,一般的結果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真應了那句話‘神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被利益衝昏頭的納尼亞的心誌依然還有待考驗。
隨後調整了策略,麵對小部落開始少量的收購,不斷減少的分量使得蠻族部落之間的矛盾加大,要知道蠻族武器質量不錯但是粗糙所以磨損度較高,比起矮人的就要差上許多,荒原上部落之間的爭鬥還是很頻繁了,使得納尼亞的捕奴團倒是大展身手,一切為了發展如同好像是17世紀左右販賣黑奴,無論再怎麼和平的發展都會傷害別人隻是強弱之分。
4月21日,終於經曆了長達近10年的戰爭的聯軍不堪重負開始撤軍了,這一原因來自與遲遲無法解決戰爭,不斷的將男子拖入戰爭使得民眾看不到希望,長時間的積累最終開始撤退,並且這些年來壓製住了土著,使得表麵上看來是聯軍占主權,但是其實就是另外一碼事,但是環境與氣候的變化使得聯軍在南方也是備受折磨,近10年來土著的損失是越來越小,而聯軍除了消耗了土著的人口之外還是拿第一道關卡沒折,聯軍損失了10多萬的兵力在這裏,如果沒有中途佛洛丹帝國的4萬預備部隊與6萬撒克遜預備隊那麼早就撤軍了,在強攻無效後最終采取了防守的策略。
打了幾十年的戰爭,打到第一道關卡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都是沒折,使得聯軍上下課看著土著第一關都有著一股淡淡的憂傷,而土著有3道險關,過了一關還有2關,啊這讓聯軍是欲哭無淚啊。
南征的這些年裏麵聯軍死傷10萬多人而土著方損失了40多萬人,但是隨著蠻族入侵在即而且南征遲遲無法解決,最終撤軍了,攻方即使裝備再好但是麵對無解的險關依然蛋疼無比,艾露莎已經8級了非常的強大,比起曾經更加的成熟與更勝以往的戰鬥力,撤軍了而艾露莎也該回來了,隻等土著出兵蠻族就會響應,真是一對黑風雙煞啊。
在艾露莎的營地外,看著山嶺中的險關以及正在逐步撤退的聯軍,艾露莎的臉龐根本就看不到什麼意思,隻用了半天就收拾好了然後撤軍了,最終艾露莎隻是歎了口氣,這場戰爭本來就不是相當的,險關將裝備的優勢抵消使得聯軍陷入了人口的比拚,而看到如此結局的聯軍高層依然選擇南征,一個是為了進一步打壓土著,還有就是穩住蠻族,比起土著蠻族更加的強大,30年內蠻族隻需要3次攻擊特別是地下城的加入那麼丹西要塞就將成為真正的絞肉機,比起土著需要與聯軍對戰來磨練,蠻族就可以自己內混戰,雖然是減少人口但是卻是起到了一個新陳代謝與精銳化的提升,蠻族大部分都是2階與3階,而土著依靠這麼多年來3階的都是少得可憐大部分都是2階,而蠻族4階的也不少,隻是作為貴族統治階級才很少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