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繼續教育市場化策略的再思考
綜合
作者:範智海
摘要:探討大學繼續教育市場運作的思路,繼續教育的性質與市場特征注重繼續教育研究的特定領域和對象,排除繼續教育在市場環境中顯露的不確定、非科學屬性是大學繼續教育得以生存與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繼續教育的特色與終身教育理念相互協調諧調,由此,就繼續教育產業化和社會化存在的本質要求和價值取向的不一致,對繼續教育市場化策略進行理論探索。
關鍵詞:繼續教育 大學 終身教育 教育市場化
市場經濟社會是以經濟運作市場化為基礎,以社會製度保障和運作的社會發展的一種形態。倡導辦學體現法製,而簡單地把企業市場化內涵混雜在大學製度下的繼續教育發展策略中,是對教育本質及自身規律的不遵的表現。
一、麵向人才資源發展,端正繼續教育理念
從繼續教育發展沿革過程中,突出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技能教育,結合國家教育製度對繼續教育規定和賦予的使命,主要針對大學本科國民教育的學曆層次水準與各大學對教育發展目標規製下的實踐、複合型人才素質的提高,是大學從培養人才的主體期望對國家承載的相應層次教育製度的具體落實。體現的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本體意誌,是教育興國戰略舉措的重要環節。
1.繼續教育在經濟社會中的市場化屬性
從繼續教育發展思路上講,教育鼓勵和推行人才不拘一格,同時市場的挑戰避免不了優勝劣汰,培養繼續教育製度中各層次、各類別的學員,依靠自身長期積累和國內外教育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教學理念及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取得廣泛和可觀的社會效益。誠然,作為完成教育發展要求的繼續教育所依從和協作的大學,賴以存在和壯大聲望的內在動力也要求隨著揚長避短、強化內涵和產學研結合的社會文化功能體現來追求校際間的應有名次和辦學實力,維護大學隊伍,提高改善相應條件和待遇。
隨著黨和國家對教育功能的認定和發揮高等教育效能,繼續教育辦學和內部管理越來越依法實施。這是繼續教育在國家法製不斷建立健全的情況下健康發展,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與構建國內知名一流大學的需要。
2.繼續教育理念與現代企業製度間的關係
作為繼續教育的主客體關係與繼續教育對企業製度的原生力的發稿學者,企業製度與大學規章製度的區別在哪呢?“用現代企業製度框架規範大學繼續教育辦學”的想法不是把人的工具性、利潤屬性片麵誇大走向教育自毀之路了嗎?一種唯心思潮怎麼把教育的外在功能無情抹殺而自身還在暢言終身教育製度下的繼續教育了呢?因此,《大學繼續教育市場化發展策略研究》文中繼續教育市場化機製問題諸如組織機構、信息、管理、有效激勵及市場監督的文字篇幅讓業內睹而興歎罷。
從大學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起碼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則是以教育放在教育者在知識發現和傳授過程中盡可能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及特點,而繼續教育在高等教育熏陶和塑造過程中積累的20年來從教經曆理所當然地把繼續教育的本質特征和指導思想不能分割。尤其敢為天下先的理論探索者在聯合辦學與教育輔助功能的研究中輕視教育本體功能將是對同仁不可知之處的一種替代,這不僅是為企業所獻筆,也是為講壇所設何地而值得同行就失去教育屬性的研究對學位教育和管理績效產生疑慮的原由。
二、結合辦學優勢,借鑒企業文化和市場調控理論,拓寬繼續教育辦學渠道
個體在社會中學習的需要和用人單位對人的要求兩者,積極良性的發展動因在於兩者平衡和不斷的變化,這對繼續教育工作的理論研討勢必會造成理念層次上的邏輯混淆。一個階段發展的理論成果此漲彼伏,而紮實的辦學基礎和對繼續教育工作實施的團隊而言,倡導正麵教育在理論上可以獨樹一幟。觀念轉變不能替代在實踐中有效模式的應用而不加以鞏固和深化。
1.優化管理體製,加強管理合力,結合教研的專業學科,麵向辦學市場,高信譽和準確的招生網絡是拓寬辦學的基礎和重要前提
繼續教育在各地、各高校辦學的品牌是不同的,僅從教育對象(其中還包括潛在的學習需求主體)的多樣化和泛化上著眼,把教育教學內容視作無所不包、對繼續教育的實際不貼切的反映,是對培養目標和人才的規格質量的粗略論斷,空泛的理論框架需要以辦學特點的、經得住管理和教學實踐檢驗的辦學可信度與繼續教育理論特質相融合、凝聚和提煉。隨著這種不認真的空洞泛化繼續教育,僅以教育形式多樣和教學層次的不同對政府忽視教育、不加投入的失範行為加以絕對觀念,認為“任何政府都無法包辦大學繼續教育事業”,實際上是教育萬能論的錯誤。當然,一些非常簡易和拿來可利用的方法可以在理論中產生轟動效應,這是繼續教育理論研究者對同行的一種無視和學術交流方法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