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消失的智能手機品牌
管理
作者:艾·裏斯 勞拉·裏斯
11月6日,HTC發布的財報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公司出現了約合1.02億美元的淨虧損,而這是HTC自2002年上市以來出現的首次虧損。
根據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HTC在2011年第三季度曾經力壓三星和蘋果,成為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廠商,HTC當時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為11%。但據調研機構ABI Research的數據,目前HTC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僅為7%,全球市場則低至2.8%,被擠出了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前十名。
搖擺不定的戰略
HTC曾經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了先機,但這些年來,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蘋果、三星的打壓下,昔日手機“霸主”諾基亞、摩托羅拉甚至近期的黑莓,都已經走上或者正在走上“被收購”的道路,這也使得有關HTC被收購的傳言甚囂塵上。麵對近8年來的最糟糕業績,HTC董事長王雪紅在多個場合明確表態,不會出售公司。
HTC首席營銷官何永生表示,在中國三線之後的市場,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HTC這個品牌。而在歐美市場,大部分消費者都知道HTC品牌,但是對這個品牌代表的內涵和訴求則不是很明確。
坦率地說,HTC的智能手機產品確實不錯,在用戶體驗、設計上不乏獨到之處,與三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同等用戶體驗基準下,性價比不占優勢,給消費者的感覺就是:與蘋果、三星比,HTC的東西貴得不值得。業內人士也表示,HTC在國內的產品規劃出現了問題,高端產品不能形成與三星對等的品牌溢價,低端產品又戰略缺失,不能與國內運營商密切合作。
事實上,HTC 的問題在於長期處於戰略的搖擺中,究竟是高端還是中端抑或低端,企業舉棋不定。競爭已經沒有留給HTC多少時間了,它最新的選擇是中端市場,而我們認為長遠來看真正的機會在低端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小米具有很好的基礎,它應該更加果斷地聚焦於低端,收割未來的市場。吊詭的是,幾乎所有中國企業都懷有一種向高端發展的情結,這實際是一種誤區。高端容易引發公關效應,但通常賺錢的是低端、大眾的品牌。
“中華酷聯”的生存籌碼
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胡伯蒂在此前發布的報告中稱,蘋果公司可能會在今年的中國市場上推出價格330美元的iPhone mini,與聯想、華為的價格相符。如果蘋果切入中國的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後,那麼未來中國中低端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將如何?聯想、華為、中興甚至轉型中的HTC還會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它們又應該做些什麼?
首先,品牌的機會和表現,與品類發展的階段密切關聯。當品類處於成長階段時,需求旺盛,幾乎所有進入品類的品牌都能有所收獲。然而,當品類趨於成熟時,競爭加劇,大部分品牌最終將被淘汰出局。這樣的過程,傳統鍵盤手機品類已經經曆,今天,觸屏智能手機品類將再次上演。可以預見的未來是,蘋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場將長期占據領先的位置,這幾乎沒有懸念。
其次,誰將有機會在中低端市場立足?小米或者HTC(假如HTC能果斷地將自己聚焦於中低端市場的話)都有機會,而聯想、華為、中興等這些品牌將麵臨逐漸退出大眾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