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營銷害人

管理

作者:路長全

近年我接觸的企業家中,對行業發展存疑、對市場心存忐忑、對企業前途擔心的大有人在。許多人甚至表示,在一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到後來竟然越來越恐懼,看不清方向也看不到出路,市場營銷工作越做越痛苦。是什麼導致如此殘酷的現實?是什麼讓眾多中國企業每向前一步都如履薄冰,每做一個營銷決策都慎之又慎?

回答上麵的問題,還得從營銷的本質說起。營銷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催化劑,利用得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利用得不好會產生消極的反作用;營銷是一種武器,應用得好能成為保護人類的武器,應用得不好則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對於商品的推廣,營銷可以在產品向商品的轉變過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對於好產品來說非常有必要,它實現了好產品為人類服務的意願,使得好產品服務更多的人,代表了一種正能量。相反,一個有害的產品,經過營銷推動後,將會對社會和人類帶來巨大的傷害。

在中國近30年的營銷史上,壞產品傷害人的事情屢屢發生。這裏麵除了生產廠家的道德缺失、管理缺失之外,營銷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負麵作用。比如,市麵上有許多用化學品勾兌的飲料,包括打著營養品的旗號實際上卻沒有營養的飲品,以及讓人產生上癮反應的嗜好型產品,營銷這些產品,良知和道德都是要被拷問的。

作為營銷人,我們呼喚良知和良心。近期,我們在服務三元嬰幼兒奶粉的時候,對於營銷的良知感受和感觸頗深。調研結果觸目驚心,像三元這樣優秀的嬰幼兒奶粉並沒有獲得廣大消費者認同。因為市麵上曾經出現過毒奶粉,吃壞了很多中國孩子,出現了大頭娃娃現象甚至嬰幼兒死亡事件。

在毒奶粉對社會造成傷害的過程中,一些不負責任的營銷策劃曾經推波助瀾。所以,做三元這個項目時我們感覺使命艱巨,下決心要把中國最優質的嬰幼兒奶粉推廣給更多的消費者。營銷工作不僅要服務於大眾,讓企業獲利,還要遵循營銷的基本道德和責任。如果缺乏這些基本的良知,營銷就會走上歧途。

同時,國家的監督體係建設滯後、處罰機製不夠強力,也助長了缺失道德責任感企業的行為。許多企業為了快賺錢、多賺錢,遊走於法律、法規的邊緣,做出不利於消費者的事情。

我們很痛心,一是消費者購買了品質低劣的產品,會在使用過程中帶來不好的體驗和結果;二是許多企業“合力”把一個產品做壞了,會導致整個行業由此走向衰退。營銷,應該做負責任、有道德的事。別人不願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時,有識企業應該主動站出來,做些正能量的工作,就有機會挽救一個行業,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營銷是要幫助人們更好地做出選擇,而錯誤、歪曲的營銷必然會將消費者帶到錯誤的方向上去。對於企業來說,必須要認識到營銷不僅僅是將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而且更要思考你所做的營銷活動對於消費者、企業、行業的長期影響是什麼。

建立品牌形象需要千日之功,毀掉品牌形象其實也隻需旦夕之時,隻有做負責任、有道德的營銷才是正路。

(編輯:王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