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消費的“逆世界”

管理

作者:趙強

“逆世界”可理解為一種矛盾的消費心理。其顯著特點表現為:消費者內心和外在需求的不一致,出現了一個根本需求和一個表象需求。這種現象,在白酒行業尤為明顯。不得不說,像白酒這樣消費量龐大,競爭又激烈的市場,把消費者營銷到“口是心非”的境界,算是情理之中。

白酒,消費者究竟買的是什麼?

高端白酒的根本需求是什麼?一家人敞開天窗說亮話,買的就是麵子、廣告。茅台、五糧液這些名酒,大家都知道,請客吃飯,送禮應酬,都有麵子。消費者優先選擇廣告上經常看見,大家都知道的白酒。錢花到地方,還得讓別人知道。於是,大多數中高端白酒品牌,除去茅五劍這些有曆史沉澱的高端白酒品牌,都開始講曆史、講文化,開始大力度投放廣告,就是希望消費者知道自己是有文化、有曆史、有檔次的“三有”名酒。

低端白酒的根本需求是什麼?喝低端白酒的,多數是有酒癮的,頓頓得喝的,而且消費水平比較低。這些人是真喝酒的,也是愛喝酒的。他們的需求其實就是口味、價格。味道自己喜歡,價格也能接受,對於他們來講就足夠了。所以我們看到早期的低端白酒做廣告的力度沒有高端白酒大,往往就是在一個區域市場家喻戶曉,形成飲用習慣。消費者基本都是,當地能買到什麼就喝什麼。

為什麼說現在的白酒消費是一個“逆世界”?

白酒的訴求從根本需求向表象需求轉變。

高端白酒的表象需求是什麼?醬香典範——紅花郎酒;綿柔型白酒——洋河藍色經典;低醉酒度——豐穀酒王……從近些年湧現出的新型中高端品牌來看,我們發現,白酒的訴求開始朝著“切實的產品概念”方向發展。而實際我們在對消費者進行調研之後發現,其實多數消費者內心的需求仍然是麵子、廣告。隻不過在文化泛濫的白酒市場,作為請客送禮的主體,消費者更願意讓周圍人看到自己是“懂酒的、務實的”,而不是盲目選擇。所以眾多後起的白酒品牌,開始迎合消費者這種表象需求,重點打造自己獨特的“產品概念”。

低端白酒的表象需求是什麼?地道北京味——牛欄山;喝出男人味——衡水老白幹;好好生活,天天向上——老村長……從近些年湧現的優秀中低端白酒品牌來看,其訴求重心基本都是講“精神文化”,而很少談及酒質本身。細想之下,也很好理解。因為草根階層是情感最豐富的階層,是正在打拚的階層,是懷揣夢想的階層。而低端白酒之間,又基本沒有極大的酒質差距。所以,一些低端白酒品牌更願意去迎合他們這種心理,去強調草根階層的精神特質。

白酒消費,就目前來看,更側重於表象需求的滿足。所以,我們看到了酒鬼酒從“無上妙品”到“馥鬱香型”的轉變;我們看到了三井小刀酒利用“喝小刀,成大器”從默默無聞,變成新銳低端個性白酒;我們看到了洋河藍色經典“藍色情懷”的動人,也看到了“綿柔型”掀起的“柔和”風潮……作為白酒廠商的你,看清這個“逆世界”了嗎?

(編輯:寇尚偉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