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籌劃
工作研究
作者:趙萍
【摘要】小微企業已經占據了我國市場主體的絕大多數。資金短缺、財務人才缺乏,財務管理水平落後已經成為製約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文章從財務管理與籌劃的角度對小微企業現狀進行剖析,旨在探究促進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財務途徑,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籌劃
一、小微企業界定
小微企業,也叫微小企業,是小型、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等的統稱,由經濟學名家郎鹹平先生首次提出。2011年國家統計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研究製定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將囊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業,零售業等15個行業及其他未列明行業的企業類型劃分為中、小、微三種。主要從營業收入、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等幾個方麵進行類型界定,不同行業的標準有所不同。工業企業以300名從業人員或2000萬元的營業收入為標準,該標準以下的企業屬於小微型企業。而對於零售業來說,標準則為從業人員50人或營業收入500萬,標準以下屬於小微企業範疇。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通常規模小、管理差、生命周期短並且缺乏先進人才。這些特征直接決定了在激烈的市場份額爭奪中,小微企業常常處於劣勢,缺少核心競爭力,經營風險較大,持續存在和健康發展成為小微企業麵臨的最基本問題。
二、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財務管理和籌劃
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保持自身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創新不斷注入企業新的活力,以實現持久的戰略優勢和戰略目標。在擴大市場份額和企業規模的同時,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持續盈利能力的提高。可持續發展既指企業存續時間的可持續,又指發展內容的可持續。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這一過程離不開財務上的戰略管理與規劃。
(一)財務分析的作用決定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通過財務核算獲取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基本報表數據,從中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必須通過對這些報表數據的深入分析,即財務分析(財務管理的一部分)來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資金運作,盈利能力等,從而合理規劃和決策,提高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此外,企業利益相關者,如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也要通過了解企業的財務分析數據來了解企業經營狀況、長短期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等信息,以便正確做出是否借款和是否投資、追加投資的決策,財務分析是企業經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決策工具。
(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由產、供、銷等環節組成的,而財務管理統領整個公司全部環節的資金流的運作,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從資本融通、資金籌措到資金投入,資金運營,到利潤分配,任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造成資金流斷裂都會給企業帶來破產的風險。財務管理監管並有效運作資金,避免“資不抵債”,首先保證了企業健康存在;其次通過正確的融資決策、投資決策,經營杠杆、財務杠杆的使用,合理利用企業資源,最大化收益,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贏利機會,保障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規避風險離不開財務管理
風險,即經營中的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風險的高低與收益成正比。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競爭的劇烈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不良資金籌集與運作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這些風險讓企業預期收益目標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隨時威脅著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財務管理則是企業風險管理利器,可有效地估計風險,防範風險,幫助企業防患於未然。財務管理運用統計信息分析管理技術,通過對報表數據,資金運轉等財務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建立風險評估、預警機製,提前感知風險的到來,並提示可能的後果,幫助企業合理預算、及時糾偏、正確決策,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四)企業資金運作離不開財務管理
企業的生產經營就是資金籌集—投放—運行—回收—分配—再投入的過程。其中涉及到融資手段的選取和組合方式,以保證初始資金成本最低;涉及到資金的市場投放總量和各市場分配數額,以保證最大化的宣傳效應;涉及到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采購租賃和原材料等其他生產資料的最佳采購量、安全庫存量等的計算設計和資金投入,以最大化地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涉及各項開支費用的預算控製,以最大化節約耗費,減少產品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涉及資金收回方式和對外投資原則設定等,包括應收、預收,應付、預付款項的管理,以正確權衡比較營銷增加的收益和死呆賬目造成的壞賬損失二者孰高孰低,最大化利潤;涉及資金的分配方式、分配數量和再投入金額等,以保證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需求和投資者利益均衡,帶來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等等。凡此種種,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即是企業資金運轉過程,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沒有財務管理工作對資金運行全程的監督、分析、控製,企業經營隨時會因資金管理不當而引發資不抵債,造成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