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與園藝的愛情故事
浮光掠影
作者:桑子
“深紅的花瓣睡著了,然後是白色的;柏樹也不再舞擺於宮苑小徑;金魚也不再■於斑岩聖缽;螢火蟲醒來,喚醒了你和我……”這是英國桂冠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的長詩《公主》中的一小段。如水的夜色和無邊的情意似乎從詞句之間流淌出來,優美的筆觸所勾畫出的那個生長著玫瑰、百合、翠柏的花園也讓人神往。英國人喜歡園藝是出了名的,花園給詩人以無窮的靈感,也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意趣,因此,正如英國一本暢銷書的名字《園藝:英國人的秘密情事》(The Garden:An English Love Affair)那樣,英國人和園藝有著說不完的愛情故事。
羅馬人帶來的花園
把園藝帶到英國的是羅馬人。英倫三島的原住民凱爾特人雖然有自己的神木林,卻從未動過建造花園的心思。直到羅馬人到來之後,在他們建立的小城鎮裏才逐漸出現了種著梨樹、櫻桃樹、核桃樹,攀爬著藤本植物,長滿了鮮花和香草,帶著噴泉的院子。之後的撒克遜人喜歡果園和葡萄園,甚至開始建造起草坪迷宮來。
在公元九世紀的時候,基督教僧侶讓園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為他們會在修道院種植用來裝飾教堂的鮮花、醫治病人的草藥和供給修道院人員食用的蔬果。在僧侶們的記事簿上記錄著他們所使用的手推車、鏟子、播種器、花剪等園藝工具。到了12世紀,不管是充滿野趣的被肆意生長的野花包圍著的草坪,還是精心種滿了玫瑰花和金銀花的花圃,僧侶、達官貴人的花園已經遍布全國各地 。
英國至都鐸王朝時期時,隨著宮廷的繁榮和修道院的瓦解,同時英國的貴族逐步接觸到歐洲大陸新的知識和風尚後,住宅和園林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都鐸王朝初期,住宅建築發生了一大變化。中世紀那些壁壘森嚴的城堡被改成了舒適的住宅,也更有利於園藝發展。英國的園藝師們去歐洲旅行時,也決心將法國、意大利、荷蘭的那些美妙的庭院移植到英國本土來,而英國那些喜愛園藝的君主們也都非常熱衷於園林藝術。
都鐸時期的君主們都非常喜愛花卉和園林,亨利八世和佛蘭西斯一世都希望在宮殿的周圍建造出美麗的庭園。而在女王伊麗莎白的肖像畫上,也經常可以看到女王用花卉作為裝飾,這或許是女王繼承了父親對園藝的熱愛的一個佐證。
亨利八世晚年於通德利郡的愛懷爾附近建造的“無敵宮苑”大概是當時最美麗的園林,訪問過那裏的一位德國遊客寫道:“園中有鹿苑,修剪成方格狀的樹叢,有綠色的小屋及園路等,確是理想的居所。庭園裏有很多大理石圓柱和金字塔,有噴泉能噴出圓形和金字塔形的水,噴泉上裝有小鳥,水從鳥嘴中流出。在大理石金字塔旁,全部是暗水管,人靠近時就能夠噴出水來。”園中種植了許多果樹、小喬木和灌木,由女貞和山楂樹造型成的拱門和步道能給行人提供綠蔭。花園某個角落裏,木製的涼亭上開滿了玫瑰和茉莉,使得這個小地方顯得充滿了私密和浪漫的氣息,為情侶在此處幽會私語提供了一個美妙的空間。而從歐洲舶來的那些充滿了異國情調的植物,如牡丹花和萬壽菊,三色紫羅蘭和蜀葵,爬山虎和百合與“本地的居民”—— 西洋櫻草、櫻草花和雛菊在一起恣情地生長著。當然,花中的王後還是玫瑰,在花園的每個角落展開自己那絳紅、雪白,如錦緞一般的花瓣,散發著甜蜜的芬芳。 隻可惜這片美麗的宮苑早已湮沒在曆史的塵埃裏,難覓其芳蹤了。
自然是英式花園之本
16——17世紀,英國上層階級宅邸的房間裏處處都放置著花卉,花壇上散植著香草。在宅邸近處可以眺望庭園的位置上,常造有一塊台地用以眺望庭院內外的風景,它比牆高出數英尺。花壇中種植了熏衣草、鼠尾草、迷迭香、牛膝草和瑞香草等芬芳的植物,而且種植他們的土也由於主人在英國這種陰濕的環境下所追求的色彩斑斕的效果而用了各種顏色的土和沙子,為花園增色不少。而園中的紅豆杉還經常被精心修剪成城堡、武士、鳥類、幾何形體的形狀,還有許多則修建成了樹籬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