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好事成雙(1 / 2)

嫣粱樓是皇帝的產業,也是明擺的事情,而它的用處,想必也是昭然若揭了。弘文那天去鬧得很大,皇帝顯然已經知道了七子們知道的消息,七子們貿然把昭庭擄走,皇帝絕對會猜到他們頭上。雖然可以堅持裝傻和皇帝僵持著,但是,平白無故的,給皇帝留下一個把柄實在是太不劃算。

文靜和問言有分析過,昭庭會留在嫣粱樓,想必也是在多方考慮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或許是落下了什麼把柄也未嚐不可。不過,文靜也承認,說不定,也是昭庭一時興起所為,或許這個可能性更大一些。昭庭向來老謀深算,自然明白皇帝讓他管理嫣粱樓自然不僅僅是為了充分的使用他的才能,更多的是方便監管他。

昭庭的功夫很好,仔細向來如果他真的想要逃,普天之下除了棺材,沒有地方能夠關得住他。如此看來,他能坦然留在嫣粱樓,接受皇帝的看押,想來是心甘情願也有可能。昭庭,畢竟是第一率性而為之人。雖然在他率性之後,更有他的心思縝密。

昭庭每走一步都有他的道理,這是很久以前七子們都認可的秘密。事到如今,他們也沒有興趣去猜他的想法,他們必須要見到昭庭,把他截出來。他們需要弄清楚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場讓昭庭飽受詬病的戰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明珠最後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昭庭為什麼要如此費盡心思的躲他們。

想要問的問題太多了,如此,毀掉嫣粱樓也就是勢在必行。就如皇帝不喜歡七家一樣,七家,或者說七子,也不喜歡皇帝,好在,他們並沒有興趣去推翻一個政權,皇帝在朝政上很有作為,七家從來都沒有忘記他們存在的意義。他們的不喜歡皇帝,是在於皇帝的喜怒無常,和蠻不講理。七子要見昭庭,想要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他們不希望在皇帝的監控下發生。

而且,昭庭因為皇帝已經吃了夠多的苦了。

隻要沒有嫣粱樓,皇帝就不能如此名正言順的看押著昭庭,雖然對於皇帝來說,有沒有嫣粱樓問題應該都不是很大,可是,一旦沒有嫣粱樓,皇帝要再找一個順理成章的由頭看押昭庭,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了。

在皇帝找到新的滯留昭庭的辦法之前,對於七子來說,時間就已經足夠了,足夠他們把昭庭幹幹淨淨的藏在皇帝永遠也想不到的地方。在此以後的事情,就讓皇帝一個人去頭疼吧!

不過,問言和文靜也考慮過,皇帝知道他們的打算之後的舉動。確實,皇權還是淩駕於七家之權之上的,如果他們不能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皇帝覺得他們舉動是合理的話,恐怕事情會往更麻煩的方向發展下去。

讓探子放出風聲去,說弘文不甘心嫣粱樓做得那麼大,所以決心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是讓七子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借口。在七個人多次提議、否決再次提議之後,一個比較完整的計劃就被規劃了出來。

問言借著他朝中二品官員的身份,隻用了修書一封,就輕而易舉的取消了嫣粱樓賭場的許可令。沒了這個最有吸金能力的許可證,弘文就更加利索的準備收拾嫣粱樓了。

所以說,弘文沒有想到,在他幾次三番的刁難下,昭庭還是竭力的維持著嫣粱樓,讓弘文和七子都傻了眼。

“這家夥的腦袋是怎麼長的!”

弘文一邊算著賬本一邊說道,“你們確定皇帝沒有插手嗎?”

“這件事情皇帝顯然很熱衷於看我們雙方的互相爭鬥,對於他來說,這是考察我們的最好手段了,”問言認真的喝著茶,“昭庭不可能不懂,他做到如此,說明已經是竭力而為了。”

“竭力而為?為了皇帝?”子安有些不滿的說道。

“錯了,是為了我們。”文靜笑了笑,摸了摸子安的頭,“皇帝和昭庭是何等的聰明,我們起了局,到最後隻是他們兩個在博弈。”

見子安似乎還是不太懂的樣子,問言就補充道:“我一動手腳把他賭場允可令取消以後,昭庭肯定馬上知道我們的用意,那他肯定也我們一樣,考慮了所有的可能的後果。你說,我們最煩什麼?”

“被皇帝知道我們是為了把昭庭從皇帝手裏孤立出來。”

“那就對了,昭庭也擔心如此,所以,他為了保全我們,就要竭力和我們抗爭,做出弘文是為了嫉妒昭庭的才能,不小心玩過火了,而把嫣粱樓搞垮的假象。”文靜最後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