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中國國家形象片》看我國對外宣傳的弊端與策略(1 / 3)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劉瑜 吳國娟

【摘要】2011年1月17日,《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紐約曼哈頓的時報廣場電子顯示屏循環播放,以一抹極具特色的中國紅掀開人物展示篇章。這是中國首次以國家公關的名義,將鏡頭對準自己,源自個人,卻映照全體。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國家形象的探討與思索,中國正通過主動改變的話語體係改變西方對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刻板印象,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中塑造新的國家形象。中國符號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全球媒介信息中,中國以什麼樣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為未來中國發展要解決的重大戰略課題。

【關鍵詞】人物臉譜 國家形象 “紅色”外宣方式 普通民眾話語

如果中國的複興之路是一部曆史劇,那麼三十年改革開放隻是拉開了序幕。近些年,中國政府開始尋求國家形象的重新打造,再現一個成長中嶄新的中國。但是,發源於近代革命時期的中國黨報體製素有“弘揚主旋律 強化正麵宣傳”的傳統,用“頌歌”來打造中國形象,造成“天使化中國”現象,不僅讓國內公眾難以接受,還讓海外觀眾對中國媒體宣傳產生不信任感。因此,如何通過“沒有宣傳味的宣傳”讓全世界對中國的印象實現改觀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應用個案分析法,以《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篇》為切入點,以宣傳輿論為視角展開研究,重點分析中國對外形象宣傳現存的弊端,以期製定出更科學的傳播策略,取得更有效的宣傳效果。

一、我國對外形象宣傳現存的弊端

國家形象是人們對某一國家認知上的印象和情感上的態度。國家形象研究是人類曆史由地域史向世界史轉化的過程中逐漸引起學界關注的。從曆史精神發展來考察,它標示一種新的國家覺醒。中國國家形象經曆了遠古理想中國到理想形象消解再到重塑複興中國形象的曲折過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複興,中國重新建構國家形象的訴求日益強烈,但在重塑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是不容忽視的。隻有根治這些宣傳詬病,才能在重塑國家形象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去精英化 建構普通民眾話語

一個個具體的國民形象就是國家在國際上展示的色彩斑斕的人物臉譜。人是國家一切成就的載體,中國人的形象就是中國國家形象的本質所在。這部精心創意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僅用60秒50張精英人物臉譜代表中國國家形象,而忽視了普通中國人的人物臉譜,成為這部宣傳片最大的缺陷。

國家形象宣傳片應該去精英化,建構平民話語,展示普通人的麵貌。他們很普通,但很中國。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觀眾大多是國外普通民眾,他們也希望看到的是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宣傳片傳達的這種影像信息才能更好地讓那些沒有來過中國的人向往中國,而讓來過中國的人從中找到一種熟悉感,從而提高宣傳的公信力。

(二)去廣告化 真實再現現代中國

製作者把這部《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片麵地理解為為國家做廣告,以此來宣傳國家形象。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應該避免“天使化中國”,平衡地展示中國。

廣告的本質是技巧,不能單方麵為自己說好話。國家形象宣傳片的製作應該遵循創造性再現的藝術詩性規律,這裏的再現既包括對美好的追求,也包括對對立麵的觀照。中國要以事實和故事的形式,展現中國人的真實生活。今天的中國,先進落後並存,新舊矛盾交織,擁有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是真實的中國,這也就要求平衡地展現這個真實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