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
作者:牛駿
【摘要】傳統文化是本土文化得以繼續發展的基礎,作為傳統文化一部分的徽州建築室內裝飾文化,是現代室內設計,尤其是安徽地區室內設計發展的基石。本文將從徽派建築的室內裝飾文化分析入手,探究徽派建築的室內裝飾文化,探討傳統裝飾文化的傳承與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從而推動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
【關鍵詞】徽派 室內設計 傳承 發展
古徽州是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燦若繁星的文化,誕生了徽州建築、新安理學、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劇、徽菜等等文化瑰寶。其中,徽州建築這顆奇葩更是以它大量的遺存數量,全麵、深刻的向後人傳遞著過去的徽州文化、生活、歲月,為人們建設美好家園奉獻著古人智慧、哲學、方法。本文將從室內方向淺談徽派室內裝飾風格的傳承與發展。
一、徽州建築室內裝飾簡介
房型:徽州建築,因其所處地理環境山多地少,故建築方式多為二至三層的磚木結構樓房,因樹木資源豐富,故室內多為木製結構;考慮到木製作易燃硬度弱點等,故圍牆和山牆采用磚石結構以起到防火防盜之作用。建築布局基本上以中軸線對稱分布,以三間結構為建築基本單元組合建造,強調前後左右對稱,大致分為凹型、口型、H型和日型四種,一般由庭院天井、廳堂、廂房、廊房組成,堂屋與天井一般位於房子中部,堂屋兩側開廂房,天井兩側開廊房,進與進之間由廊房相連接。徽州人將房子取一個穩定的結構,亦有家庭和睦穩定之願景。
庭院:由於徽州人家的房屋結構多為明堂,為了辟邪及使路人不至一眼看穿堂內活動,徽州人家大多數都在房前圍建一庭院,既可怡情養性、淨化空氣,又可夏乘涼、冬曬陽,還可充當玄關使用。
天井:徽州地少人多,為求生存,徽州男人有外出經商的傳統,因此留守家中的老少婦女的安全保護便體現到建築之中。建築外牆高7~8米,窗開二層以上,一般隻有34X30厘米見方。這種建築形式起到了防火防盜的作用,但卻嚴重影響了建築的采光通風及與外界的交流。因此,徽州人建造了天井,以觀察天象,引光入室,通氣通風。天井下有水梘,四周屋瓦向內鋪設的結構,使得落入徽州人家的雨水最終都將從天井落入水梘,徽州人視水主財象,四水歸堂,即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含意。
廳堂:徽州人家的廳堂一般為敞開式,直接與天井相連,寬敞明亮,是一家人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裝飾重點所在。廳堂一物一飾都有講究,廳堂的擺設由堂匾、中堂、楹聯、條屏字畫、東瓶西鏡、條幾、八仙桌椅等組成。堂匾既是堂名也是屋名,中堂是堂匾下懸掛的山水圖畫;中堂兩側掛兩條或四條屏字畫;楹聯則是廳堂兩側柱子上的對聯。中堂下擺放長條幾,條幾上東麵擺花瓶,西麵擺座鏡,男左女右,男人外出經商平平(瓶)安安,女人在家心靜(鏡)如水。自晚清後,西洋自鳴鍾傳入中國,又有擺鍾於堂中,取鍾聲、瓶、鏡之諧音,喻意“終身平靜,一生平安”。鍾的兩側亦有擺兩隻帽筒,傳言是為男人所戴瓜皮小帽的放置準備。
廂房:是居住空間,主人房一般在堂屋的兩側,空間較小,房內家具一般有:雕花床、馬鞍桌、骨牌凳、衣櫥、馬桶等物件。
室內裝飾特點:徽州建築的室內裝飾主要由木雕與彩繪、圖畫與書法詩文、家具與擺設三部分組成。木雕分布在室內的門、窗、梁、柱、枋等,還有掛落、斜撐、雀替、梁托、鬥拱等裝飾構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以門窗上最多。題材廣泛,有民間故事,如:二十四孝、三國演義、伯樂相馬等;曆史典故,如:蘇武牧羊、買臣負薪、學富五車等;吉祥圖形,如:福祿壽、暗八仙、寶瓶寶鼎等;還有幾何圖形,如:柿紋(事事如意)、冰裂紋(寒窗苦讀)、牡丹紋(榮華富貴)等等。木雕樸拙含蓄,不施油漆,體現了木質的原色之美,透著徽州人家的書香涵養。徽州人不以色彩斑斕來顯示富貴之氣,而是在精雕細琢上,在浮雕、圓雕、透雕、凹雕、線刻各種技法之間,徽州人家的財力便現顯了出來,徽州人家即使顯富也是含蓄的。這些木雕圖形,反映了主人期望家業興旺、喜慶祥和、萬事如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