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吳俊生
【摘要】廣播新聞在寫作上,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簡”,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社會,從而提高廣播新聞的收聽率,增強廣播的競爭力,發揮廣播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關鍵詞】廣播新聞 新聞寫作 三貼近
如何將廣播新聞的重要性、顯著性、權威性、指導性與通俗性、大眾性、可聽性、服務性結合起來,使它成為受眾樂於接受的新聞報道方式,達到一個較好的新聞效果呢?筆者認為有必要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一、廣播消息要“精”、“簡”、“小”
為了適應聽眾的需求,在有限的廣播時段增加新聞容量,讓聽眾能聽清楚,記住主要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記者在寫廣播新聞稿時,要使消息朝“精”、“簡”、“小”方向發展。
1、“精”:精心選材
廣播具有稍縱即逝,不留痕跡的特性,這決定廣播要精心選材,即選擇最能反映新聞事實的材料去表現主題。如何才能精心選擇材料呢?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選擇“以一當十”的典型事實。為此,記者應深入基層,詳細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為選取最能揭示事件本質的典型材料表現主題打下基礎。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如何才能將我國30年的滄桑巨變反映出來呢?廣州電台選取廣州火車站今昔變遷來反映廣州市交通運輸設施的巨大變化;深圳電台選取中英街的旅客來往購物變化來反映我國的物質豐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抓現場音響。現場是新聞事件發生的載體,如能抓住現場的特色,錄取典型現場音,通過現場的錄音報道,或者在新聞報道中穿插一小段或幾秒錄音,發揮電台有聲的優勢,可以使人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大大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如在汶川大地震中,當中央電台和四川電台播出廣東邊防6支隊救援人員於2008年5 月15日晚上7點救出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高二男生薛梟時,他說了一句:“叔叔,我要喝可樂”這一現場錄音和救援人員救出一個3、4個月大的小孩時,發現她的媽媽已經死了,但小孩的身邊有一台手機,當救援人員讀出媽媽寫給孩子的短訊錄音:“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我愛你……”的話語,在聽眾中產生廣泛的社會反響。第三,要選取新視點,多采寫獨家新聞,及時將新聞事實中最有價值、最感人、最有個性、人們最想知道而又未知的事實報道出去。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電台報道收音機成為災區老百姓的搶手貨的獨家新聞,反響很好。
2、“簡”:言簡意賅
一般說來,廣播新聞除實況轉播外,消息不超過1分鍾,通訊不超過5分鍾。如中央電台早晨節目《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30分鍾一般播出新聞30條。廣播消息在寫作上要求要字斟句酌,刪繁就簡,多用短詞、短句、小段落,少用長句、長段落,做到語句精煉,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在報道形式上,一事一報,圍繞一個主題取材,錄取事件一人一事,一點一個片段,以反映出一種思想,一種風氣,一種傾向。在表現手法上,要避免議論,多用敘述手法。多寫實實在在的事情,少作高度抽象概括;多描述動態事實,少作靜態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用事實去說話,用事實去表明作者的觀點立場和傾向。
3、“小”:小處落筆
要學會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通過抓取新聞人物的一言一行,新聞事件一個現場一個片段去表現事件本質特征,這樣可以起到“於細微處見精神”的作用。如獲1994年度廣東省廣播新聞一等獎的短消息《北江大堤保住了》,廣東電台記者陳揚用手提電話從北江抗洪前線發回的報道。全文僅164字,卻緊緊抓住廣東省北江大堤前線抗洪領導宣布百年一遇的洪水退出警戒線的角度,第一時間向全省人民報告這一新聞事實,不僅先聲奪人,而且言簡意賅,使人對廣東省投入幾十萬抗洪大軍經過近兩個月夜以繼日戰鬥的心頭大石鬆了一口氣。
二、選擇群眾最感興趣的角度去報道
1、要從群眾切身利益的角度反映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
廣播新聞要吸引聽眾收聽,就要尋找平民的視角,從群眾關心的角度去報道新聞事件。不論是時政新聞、經濟新聞,還是社會新聞都要善於從平民百姓的角度選擇報道內容,提煉主題,關注老百姓的心聲和呼聲,反映他們的疾苦。事實證明,隻有把話筒更多地對準普通老百姓,對準百姓的苦樂冷暖,才能使電台與聽眾的關係更為密切,才能真正做到上傳下達、下情上達,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履行黨和人民耳目的喉舌作用。同一題材的新聞,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會產生不同的宣傳效果。近年來,安徽電台根據省委、省政府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製定記者要聯係采訪群眾的報道計劃,收到理想效果。
2、要從群眾可接受、可理解的角度去報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