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李巧蓮
【摘要】本文從如何把握新聞標題、導語、結構編輯,新聞編輯組織指導,編輯對DV拍攝素材的運用,編輯中模糊化處理,後期控製指揮五個方麵的技巧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廣播電視 新聞編輯 技巧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是一個信息的選擇、加工、組織和傳播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既包含了編輯的價值判斷,也體現了編輯的意圖或思想,編輯工作是整個新聞媒體的司令部和“靈魂”。作為新聞編輯要從政治、思想、事實、價值等角度作出準確評估,篩選出好的稿件,彙編成健康文明、積極向上、可聽可視性強的精神食糧,使有限的新聞資源煥發無限的生機,在當前新聞活動中,新聞編輯工作技巧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把握好新聞標題、導語、結構編輯技巧
廣播電視新聞編排是一門藝術,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人員,不僅要樹立正確的輿論指導思想和具備敏銳的新聞感覺,同時還須掌握一些必備的技巧,要通過合理巧妙搭配,排列實現整體優化,在編輯上必須注意研究聽覺規律,在明確、有趣上下功夫。同報紙稿件的標題相比,廣播電視新聞稿的標題要求擬得更實在更新鮮。如果標題不能完全鮮明的表現稿件的主要觀點,最好在主標題下加副題,進一步點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廣播稿的標題要做得生動、形象,讓人有回味的餘地,同時又是醒目而鮮明的,如果能在聽眾換台的空檔憑借一個標題就能把他們吸引過來的話,那麼這樣的標題就是成功的。如虞城縣廣播電台的一篇獲獎訪談節目《大愛結成大家庭》則把鮮明的觀點呈現於聽眾麵前,在標題的引導下,聽眾可以痛快淋漓地聽完廣播稿,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曼切認為,好的導語應該具有這樣的魔力,導語一唱歌,讀者就跟著哼哼。廣播新聞的導語跟報紙新聞的導語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之處。它像報紙新聞的導語一樣要求開門見山、簡明扼要、中心突出、具體形象。廣播新聞的導語盡可能隻突出一個最重要的新聞事實,而把其它事實移到主體中交代,力求把導語寫成一句話。導語中涉及到的新聞事實越少,導語就越簡練。
廣播新聞的結構形式是由廣播新聞的特點決定的。廣播新聞要吸引聽眾有聽下去的欲望,結構上就要有自己的特點。如果采訪對象有兩人,報紙新聞可以對雙方的講話內容穿插介紹,形成一種對話的結構。而廣播則隻能以人來劃分內容,不在一個人的講話中穿插另一個人講的同樣內容,常常是將一個人的話介紹完了再介紹另一個人的,這種將講話頭緒簡單化的結構要求是廣播新聞的特點。
二、新聞編輯組織指導技巧
編輯部應該是整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靈魂”,應該對一段時期出台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背景,都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報道思想,擬訂報道計劃,“參謀”新聞視角,把握輿論導向。編輯部應該經常組織戰役性報道。其中包括開辦欄目、組織拍攝係列報道、發動觀眾對某一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等。同時,電視新聞離不開完備的通訊聯係網絡,這一網絡的主體由記者站和廣大通訊員組成。編輯部不僅要與他們形成魚水關係,更得經常與他們互相傳遞信息,定期通報有關要求和發稿情況,幫助他們出主意,想點子,指導具體的新聞采編,組織新聞業務方麵的培訓學習。
三、新聞編輯對DV拍攝素材的運用技巧
不少行業和部門都很重視媒體的宣傳作用,像虞城縣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有的還在內部設置了專門的機構或者人員,比如宣傳科(或資料科)、宣傳員等等,負責拍攝、整理和保存本單位活動的資料,並部分提供給廣播電視媒體使用。這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電視台的聯係密切,並逐漸形成一支通訊員隊伍。同時,隨著數字影像技術的迅速進步,DV攝像設備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國內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有條件加入到電視新聞素材的拍攝隊伍中來。目前,已經有不少電視台采用由這些民間DV拍攝者拍攝到的畫麵,編輯加工成完整的新聞加以播出。這部分的新聞素材,作為新出現的新聞資源,今後在數量上將會逐漸增大,它們具有其他新聞來源不容易具備的一些天然優勢。但另一方麵,這兩者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需要通聯編輯在處理稿件的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如因專業能力欠缺而造成畫麵素材和文字稿質量良莠不齊。通訊員和DV拍攝者大多未受過新聞業務的專門訓練,因此,他們在拍攝水平和新聞敘事組織能力上都與記者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為數不少的DV拍攝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攝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識結構、社會經驗等等方麵的限製,不能正確把握所拍攝事物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