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網絡企業的危機管理策略(1 / 2)

——以3Q大戰事件為例

傳媒時代

作者:趙宇純

【摘要】QQ大戰360的事件引發了中國互聯網的又一次網絡大戰,同時也引發了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本文通過對3Q大戰的分析得出互聯網危機對企業的影響,並以“3S原則”為基礎為其他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管理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3Q大戰 網絡時代 互聯網企業 危機管理

從2010年1月25日起,騰訊公司就挑起事端,強行推出了一款安全領域的軟件即“QQ電腦管家”。並且在安裝過程中並未出現任何提示信息。這一安全軟件的功能與360相似。隨後360公司發布“扣扣保鏢”,聲稱能保護QQ用戶的隱私,並能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卸載QQ不必要的功能。然而這些功能,正是騰訊用以盈利的基石。

隨著騰訊與360公司之間的口水戰戰事擴大,雙方都將對方告上了法庭。同時,雙方向自己的用戶發送彈窗,爭取最大的輿論支持。騰訊與360的戰爭到達白熱化階段。

在相關部門的幹預下,“3Q大戰”也進入尾聲。360公司召回了360扣扣保鏢軟件,同時騰訊也恢複了webQQ的登錄。QQ同360也恢複了兼容。

一、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危機及其傳播特點

互聯網企業的側重點是網絡世界。基於互聯網企業的特殊性,互聯網危機也就有別於傳統企業的危機。那麼何為網絡企業的危機呢?即指互聯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緊急的或者困難的關頭。誠然互聯網企業的危機同樣具有傳統企業危機的特點,但是互聯網企業的危機傳播自身的特點也不容忽視。

(一)無可比擬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互聯網傳播的最突出的特點。網絡的運用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這使人們能夠更加迅速的了解到周邊發生的事情,並且能大大減少事物在傳播途中的衰減和失真。

在QQ大戰360事件中,360公司發布“360隱私保護器”軟件,在第一時間內向用戶告知了QQ涉嫌窺探用戶隱私。騰訊也利用其便利條件向1億多在線QQ用戶大規模發出信息稱“被某公司汙蔑窺探用戶隱私”。這些信息用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得,而非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發布而獲得的。隨後騰訊所發出的至廣大QQ用戶的兩封信都是通過郵件或彈窗直接發布給廣大用戶的。省去了第三方的傳播者,使得信息更加快速準確。

(二)用戶的高度參與性

“用戶是上帝”這是互聯網的生存法則。與傳統媒介相比較,互聯網是用戶驅動型網絡。用戶是互聯網的使用者和服務對象,同時也是互聯網的開發者和服務提供者。在網絡傳播中,傳播者和受傳者是完全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僅可以意義互換,而且受傳者可以成為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是受傳者。因此,用戶可以高度參與其中而不受任何限製。

當3Q大戰爆發後,網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其中。例如:網民通過各大社區網站發布帖子以及跟帖來關注事件的發展和評論該事件。在天涯社區裏搜索“QQ大戰360”找到相關結果約9,198條。“搜索3Q大戰”找到相關結果約318條。同時帖子的瀏覽量與回帖量也是相當可觀的,可見網民的參與性是很高的。網民還可以通過各大群發布一些公告,或者通過自己的QQ簽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有的則發起投票活動發動網民支持騰訊或者是360。網民還能利用新浪微薄或者騰訊微薄轉發或發布新鮮事參與其中。

(三)傳播信息的個性化

傳統媒介傳播的信息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即電視台或報社需要根據自己的思想傾向來決定所發布的信息的傾向,但是受傳者又不一定是願意接受這種信息的。互聯網的傳播卻避免了這類的事情發生。用戶可以自主選擇跟自己思想一致的或者有所傾向的信息,避免了在無用信息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麵對QQ大戰360事件,網民自主選擇自己支持的一方。然而因為騰訊的公關沒有做好導致自己用戶的流失,使局麵對自己很不利。從這裏可以看出網民所選擇的是自己的主觀思想或者自己認可的東西,而不是受到別的因素幹擾和限製。

(四)信息的娛樂性

網絡之所以能夠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離不開它的娛樂性。在騰訊發布《至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之後,“我們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這一句式也成為眾多網友嘲諷騰訊的把柄。隨後,各種關於QQ大戰360的視頻、遊戲、歌曲以及漫畫在網上散布開來。可見騰訊失敗的公關策略變成眾多網友茶餘飯後的笑話。

(五)傳播內容的海量性

互聯網將人們帶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是人人都能成為信息源,信息如同江河一樣彙入大海。同時網絡上的信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也正是因為其傳播內容的海量,讓互聯網用戶能夠相互溝通、交流、碰撞以及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