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村裏就傳遍了有關胭脂鬼的事,人們在議論的同時,心裏不知不覺就被埋進去一顆有關對錯與善惡的種子,這顆種子終究會長大,牛奮鬥很確信。
就算那顆種子還沒萌芽,但已然起了效果。漢子一家準備起棺的時候,村裏的很多人都主動過來幫忙,沒有了先前的害怕和忌諱,人與人之間都是滾燙的熱情。
因為葬禮很倉促,其實孝子一家準備的並不充分。村裏的男人們主動承擔起抬棺封土的事,女人們幫著主人家做飯擺酒席,總之,幾乎是整村出動,幹自己能幹的事,毫無怨言。所以雖然倉促,但也不失體麵。
孝子一家哭得泣不成聲,此刻的哭泣不再是因為死者,而是因為感動,因為鄰裏鄉親互幫互助的事,在他們這個村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
“賢孫引魂,孝子拉棺,起靈!”
隨著牛奮鬥一聲吆喝,幾十個挽著白布的漢子齊聲吼道“升棺發財嘍”,棺材平平穩穩地被抬了起來。主家的女人跟在後麵齊聲痛哭。
死者的三個兒子裸著上身,每人肩上都掛著一根麻繩,麻繩另一頭拴在棺材上。這個動作很像套著牲口的馬車,象征著父親在兒子心裏重如泰山,兒子做牛做馬都還不盡恩情。本來,因為天氣冷,不用裸背,但兄弟三人因為心有愧疚,無論如何都要裸背,以此來表達自己悔恨。三兄弟弓著身,手裏柱著哭喪棒,別看是十幾個人抬棺,但麻繩上的扯勁還是很大的,三兄弟背上都勒出了血印,但三人禽著眼淚,麵容堅毅,不為所動。這一點,讓牛奮鬥稍感安慰。
抬棺而起,長孫扛著一根巨大無比的引魂幡走在前麵,別的孫子捧著黑白遺像緊隨其後,親友們架著供桌跟在最後。
出了大門,要落一次棺,是想讓死者再最後看一眼自己的家。按照習俗,這個時候,孝子要左右繞棺三圈,還要嚎喪。對,不是哭,是嚎。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父母之恩大於天,這個時候,男人必須要嚎出來。
以牛奮鬥的理解,之所以要嚎喪,是因為大聲嚎不像小聲哭那樣可以摻雜虛情假意。感情是真還是假,通過這一聲嚎,大家夥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也是分辨真心還是假意的好辦法,老祖宗的智慧,確實高明。
“這家,老爺子是有出無回了!”落棺之後,牛奮鬥感慨地說了這麼一句。
此情此景,三兄弟再聽到這麼一句話,內心一陣酸楚,剛開始還忍著,可用手扶著冷冰冰的棺槨繞圈的時候,就忍不住了,先是正常的哭,慢慢聲音大了,到第三圈的時候,長子一聲:“爹啊!”叫得撕心裂肺,三兄弟全部嚎了出來。
當一個人男人不再掩飾內心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的時候,是驚天動地的。三兄弟哭得鼻涕眼淚橫流,一聲聲爹叫得挖心挖肺,妻兒們跟著也哭了起來,圍觀的人們也偷偷抹起了眼淚。
最後磕頭敬酒的時候,長子心裏所有的愧疚全部爆發出來,直接用頭去撞擊棺材,兩個弟弟見大哥如此,哭得更凶了,其中一個幹脆背過氣去了。
有的人拉,有的人扶,鬧了好久,一家人才算稍微平靜了一點。
再次起棺,這次就有了嗩呐班帶路。嗩呐的哀鳴壓過了眾人的哭聲,總算緩解了沉悶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