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包養是一種獨特的生存狀態和社會現象,過去有,國外也有。古有包養落魄小白臉李甲的杜十娘,今有包養賣身詩人的作家富姐。今天,關於著名作家鬧市乞討、現代詩人征求包養隨即有富婆響應的新聞,早已被炒得沸沸揚揚,成了人們街談巷議飯後茶餘助興的笑資。還因為“包養”是一個可以給人們提供足夠想象空間的字眼,誰包養誰,包養的細節,包養的方式,包養的責任與義務,包養的結局等等,幾乎每一方麵都可以寫出一部洋洋灑灑的情色小說。事實上,的確有許多好事者以此為噱頭去嘩眾取寵,忽悠讀者。病態也好,反常也罷,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隱私不等於肮髒,因此,我們這個越來越寬容的社會應該關注和正視這麼一個特殊的群體。再說,如果一個人為了偉大的理想、曆史的使命、感恩的心態必須執行特殊的任務,用名譽、人格、尊嚴去換回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的行為究竟是肮髒卑劣還是偉大可敬?
《包養》通過男女主人公的命運變化和人生發展軌跡,通過他們的喜怒哀樂,通過他們的追求、希望、失敗、失落,通過他們的愛恨情仇,用嚴肅的心態,獨特的視角來折射我們的社會,引發人們對社會、愛情、婚姻和人生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農民家庭出身的貧寒,就業形勢的嚴峻,加上沒有靠山,沒有背景,沒有經濟基礎,現實生活的壓力使戈偉想走一條捷徑,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存狀態,於是懵懵懂懂地走上了一條陰暗之路,出租了身體和青春,以一種扭曲的方式開啟了情感之門。當初他也並不想被包養,也並不認為被包養是件光彩的事情,20來歲的他渴望金錢,也希望探詢女性身體的秘密,更渴望真正忘情的愛情,結果,在自尊同生存的對峙中,他忍氣吞聲地選擇了後者。被包養後,他也自責過,自卑過,也覺得自己配不上他內心深處非常愛慕的唐小紅,於是,多次幾乎殘忍地拒絕了她的示愛,以一種苦行僧的方式尋找心靈的平衡和解脫。從這一點來說,他是痛苦的,也是高尚的,決不是有奶就是娘的一般小混哥。當金錢能幫助他賑救家庭,擺脫困境,重塑自尊時,他對施與者金玲心存感激甚至愛戀。他知恩圖報,傾其所有幫助堂兄,資助家鄉發展經濟,平時積極捐贈,可見,他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戈偉不僅形象英俊,有著女性般的溫柔,又有男人的鬥誌,可是結果呢,因為有了被包養的“汙點”,又不能做到瞞天過海,開始新的生活,愛情、婚姻充滿了坎坷,靈魂也備受煎熬,那原本就不怎麼平穩的人生航船又麵臨著幾個巨浪的衝擊,他心力交瘁,幾乎絕望。“被包養”三個字像瘟疫一樣讓所有女性望而卻步,這可怕的愛情魔咒讓他幾乎同愛情絕緣,幾個他傾心愛慕的女人都義無返顧地離他而去,讓他原以為精致美麗的愛情支離破碎,婚姻的理想大廈最終成了空中樓閣。幸好,錦衣玉食的生活並沒有使他失去農民的本色,創業的失敗並沒有徹底磨滅他生存的鬥誌,最終,他並沒有將“被包養”進行到底,而是選擇了出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