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馬王爺來到大殿的正門前向遠處眺望。馬王爺說道:“這個成王還真會選地方,你看這裏依山傍水,四周又是被水環繞,陽氣不至外泄。你看著大殿的位置,坐北朝南,凹陷入山體,外麵又是天坑的陡峭石壁包裹。在堪輿學上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隱龍穴,這是穴位中的上品。隻要這個穴位不破,成王的後世子孫就會受他的蔭庇,福澤萬代。”
風水方麵的書籍在西安的時候也看了不少,對這方麵多少有些了解,結合馬王爺的分析一看,果然如此。難怪這個成王要把陵墓建在這樣一個險惡的地方,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找到這塊寶地的。
馬王爺繼續說道:“這個隱龍穴要想發揮它的最大功效,最好是將棺槨放置在自然的洞穴中,我估計這陵墓應該在這山體中,這樣就有點麻煩了。”
我明白馬王爺的意思。北方很多古墓都是建築在平原地區,上麵采用封土覆蓋。對這樣的古墓使用洛陽鏟鑽個洞,分析取上來的土層分布就能大致確定墓室的位置。倒鬥業得高手還能通過望聞問等方式也能搞定。而將墓室放置在山洞裏的方式稱為崖葬。這樣它的四周全是堅硬的山體,很多原來的手段就排不上用場了。你既不能探明墓室的位置,也不能打盜洞下去,的確比較棘手。那個保存完好,出土了著名的金縷玉衣的中山靖王劉勝陵墓就是不惜民力,在山中人工開鑿了一個石洞。要不是解放軍在山上施工時使用炸藥開山,炸開了山體,恐怕到現在還好好的保存在山體裏。在我國曆史上,大多帝王墓葬都曾慘遭盜劫,而乾陵是少見的一座保存完好,未遭染指的帝王墓葬。唐十八陵幾乎被盜了個片,乾陵就是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它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盜洞。相傳當時唐末的黃巢起義,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至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沒有找到墓道口。連黃巢這樣明目張膽的官倒也對建在山體裏的陵墓無可奈何,可見它的厲害。
但這樣的陵墓也有他的弱點,那就是隻要土夫子找到了山洞的入口出非常危險了。所以曆來崖墓的設計者都對山洞口處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掩飾,即使有些土夫子誤打誤撞的找到了入口也往往铩羽而歸。現在我們最緊要的就是找到地宮的入口,沒有其他的通道了。
回到宿營地,方便麵的香味已經傳了過來。這個時候平時不屑一顧的食品現在卻分外的誘人。吃過方便麵,收拾妥當,我們就開始向大殿出發。
大殿的整體由於沒有人為的破壞,保存的還算完好。隻是在精妙的建築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如今已是雜草叢生,頓生黍離之悲。大殿分左中右三間。左右兩件的木質建築早已腐朽不堪,搖搖欲墜。從破敗的窗欞望進去,地上早已長滿了野草,獸類的足跡到處都是。屋裏的擺設早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而正中間的那件正殿卻是截然不同。它的木質結構一點也沒有腐朽的痕跡。兩旁的雜草長到中間部分就不在生長了,涇渭分明的樣子。木質的大門依舊堅挺,門上的幾十顆門釘也是黝黑發涼,絲毫沒有生鏽的樣子。看來這正殿的材質也是精心挑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