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好,卻帶著暗戀的疤
情感
作者:林特特
有孫榮在,朋友們必提王蕾。
孫榮已近而立之年,王蕾比他小一歲,他們是中學同學,相識快十五年。
孫榮和王蕾沒談過戀愛,要說有愛意,也隻是王蕾對孫榮的。從中學時代起,王蕾就是孫榮的小尾巴。孫榮的審美趣味在王蕾身上盡顯,比如,孫榮一段時間內喜歡紅色,王蕾一段時間內就綁紅色的發帶,穿紅色的裙子、紅色的鞋,甚至,連課本都包上紅色的書皮……又比如,孫榮喜歡的球隊是曼城,王蕾就連浴巾也帶著曼城的標記,曼城勝,則喜,曼城敗,自己哭不說,還要做好安慰孫榮的準備。
孫榮知不知道王蕾喜歡他呢?答案是肯定的。
孫榮成年後以紳士、暖男自居。他從少年時起就對女性禮讓有加,再反感,也不過一句“我有點忙”、“稍後說”。這弄得王蕾日後和異性交往一聽“有點忙”就摔電話,一見短信上出現“稍後”兩個字,就怒回“我倆沒有以後了”……
她這是被孫榮打發怕了、倦了、慫了。在十年的時間裏,她或明或暗的表白、追求,孫榮愣是不接茬兒。
男婚女嫁。再聯係時,均拖家帶口。王蕾人在異國,算是個成功女性。她常在微博、微信發和大狗的合影,背景是寬闊的泳池,碧波蕩漾。王蕾的先生也不錯,和孫榮的風格完全不同,戴眼鏡、有書卷氣、愛背個雙肩包。孫榮外號“竇唯”,喜歡悶悶地耍帥,溫和時也看得出各種不合作。
現在,王蕾和孫榮在一個微信群了。是孫榮把她拖進來的。王蕾歡快地和眾人打招呼,道聲遲到,“何時聚一下?”有人起哄,打趣她和孫榮,她落落大方,“‘竇唯’,說你呢!”
孫榮更大方,“聽你的,你說啥時聚,就啥時聚。”除了班級同學群,還有一個年級同學群,孫榮問王蕾要不要加入。王蕾表示,不用了,有事咱倆單聊就可以,加那麼多群,何必呢?
孫榮沒吭聲,過了一會兒,王蕾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現在有點忙。”輪到王蕾不吭氣了。
細心人發現,4月20日後,王蕾朋友圈的風格大變。以前是曬狗、曬老公,現在主要是曬自己、曬手藝。曬自己有多累,再累也要騎動感單車兩小時,每天。“女人要對自己有要求。”她拍了一張動感單車的照片,又拍了小蠻腰,與鏡中的自己對峙。
曬工作有多辛苦,但咖啡杯、水果茶、養顏的阿膠,一應俱全,白色的耳機線隨意地丟在辦公桌上,圖注就是歌名。細心點會發現,那些歌多是孫榮喜歡的,是孫榮在朋友圈裏轉發的。
周末,王蕾會做曲奇、小麵包;過節了,她做一大鍋水煮魚,“始終相信,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可她的老公並沒出鏡。
聚會提上日程。王蕾在群裏說,快定日子,我好訂票、訂酒店。同學們齊呼感動,又起哄,讓孫榮去接,“明擺著美女是為你回來的”。孫榮痛快地答應了——他在別人麵前,一向給王蕾麵子,哪怕是他不接茬兒的那些年。
消息傳到年級同學群,聚會就變成了大規模事件。“把老師們也請來?”“能把娃帶去嗎?”“去野餐?”“泡溫泉?”……
準備會在一家烤串店召開。有人問是誰最先提議的,知情者均默默地看向孫榮,帶著曖昧的眼光。孫榮還在擼串兒,他再追根溯源:一日,王蕾找到他,驗證消息是“多年沒見”。他翻翻手機,“4月20日”。
“孫榮,王蕾是不是還喜歡你啊?”
“哈哈哈……”
“把王蕾加進來。”年級同學群要求。
“給他們我的微信號吧,有事說事,我不想加那麼多群。”王蕾回應。
孫榮便截圖貼在年級同學群,他不會發名片,隻是點開王蕾的頭像,上邊寫著微信號,他沒注意,右上角灰色的小人,顯示他對王蕾設了限——不看她的朋友圈。
年級同學群本來一直在互動,此刻,有人沉默,有人假裝沒看出來,有人替王蕾慶幸,捅孫榮:還好她不在,不知道。
不知道她過去暗戀的、現在仍留情的某人,表麵再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對她、對她的生活,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興趣就是沒興趣,無論她做什麼、曬什麼,多迎合、多愛演,隔多少年,都不會變。
摘自《當代青年》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