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規則不要和上家談交易(2)(1 / 2)

令人驚奇的是,這宗交易的雙方最終都失算了。雖然特拉普以極低的價格買下泰姬陵娛樂場,但最後還是無法籌到更多的資金償還新的債務。在他擺脫掉國際度假公司6.5億美元的垃圾債務後,特拉普又通過發行新的垃級債券籌得6.5億美元,以支付泰姬陵娛樂場的收購價及其後期工程建設費用,以及到期的債務利息。特拉普拖著泰姬陵娛樂場堅持了兩年,最後於1990年11月向破產法庭提出事先與債權人協商好的破產清算計劃。

特拉普被迫交出度假勝地50%的產權來清算那些垃圾債務。

失敗之因

雖然10年來唐納德·特拉普遇到了大堆麻煩,但他是一個真正老道的談判家。在與莫夫·格裏芬解決收購國際度假公司引起的利害衝突時,他處在了極其有利的地位。他掌握著擁有超級表決權的股票,對這門行業了如指掌,也知道應該得到國際度假公司的哪部分資產。相反,格裏芬從交易開始時就處於不利地位,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收購該公司。特拉普最後能夠得到他想要的泰姬陵娛樂場,而不必承擔其巨額債務。

羅納德·佩雷爾曼從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收購五家破產儲蓄銀行(1988年)

裏根政府執政時的醜聞之一就是在美國發生的儲蓄信貸危機。裏根解除了政府對儲蓄信貸的管理規定,包括產權、投資權和備用金額度等,同時又逐漸剝奪了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的權力(該機構專門負責監督儲蓄信貸銀行,防止違反規定,濫用職權)。總的來說,雖然裏根政府減少政府幹預有其好處,但政府對這個行業的規範是有必要的。聯邦政府以前為儲蓄銀行超過10億美元的單個賬戶做擔保(到裏根執政時,該額度又猛漲了許多),這樣政府就有權對儲蓄貸款的規範進行監督治理。

到1988年,儲蓄貸款行業混亂不堪。在德克薩斯州,1/3的儲蓄銀行由政府控製。在美國西部和南部,儲蓄銀行麵臨著無法支付存戶錢款的危險。政府已經意識到銀行資產,不管是銀行現在持有的還是借貸出去的,存在著不是賬目不清,就是無中生有的問題。由於不加控製,政府又對存款人做擔保,儲蓄貸款銀行就提高存款利率,大量吸儲,然後將資金拋出去,投入到那些瘋狂的或是虛假的交易中。當時最出名的破產銀行之一——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維爾農儲蓄信貸銀行(由唐恩·迪克森負責),其業主購買勞斯萊斯汽車、6架飛機、成對的遊艇等。他們向迪克森及其親朋好友控製的公司投入了數百萬美元。這些投資項目要麼是虛假的,要麼是未經很好論證的。當政府在1988年初接管該銀行時,人們發現該銀行發放的貸款有96%要麼拖欠沒有償還,要麼沒有按照承諾執行。

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及其主席M.唐尼·沃樂受到政治壓力促使其采取行動。在裏根政府執政的最後日子裏,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決定實施一項旨在掩蓋危機造成的損失,使政府盡快脫離經營儲蓄貸款業務的計劃。

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將已破產的和行將破產的儲蓄貸款銀行合並後售予資產雄厚的投資商。那麼富商們為什麼爭先恐後地去購買一家資不抵債,而且根本無法盈利的儲蓄銀行呢?因為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提出了他們無法拒絕的優厚條件。首先,保險公司將補貼賬上貸款在未來的任何損失,同時還為那些未履約的貸款支付利息。比如,如果投資商收購一家儲蓄銀行,賬上有一筆100萬美元的未償貸款,保險公司就會在投資商將其出售時支付應付利息,如果貸款抵押的財產售出時低於100萬美元,保險公司還會補償與貸款本金的差額。第二,保險公司還根據實際資本支付收購者一筆資金。第三,保險公司還支付巨額的總營業虧損補貼(NOL)。

由於有總營業虧損補貼(再加上政府要在喬治·布什上台前將這個問題“解決消除掉”),到1988年12月31日為止,涉及到幾百家破產的儲蓄貸款銀行的交易匆匆進行完畢。1986年的稅製改革法案無法使人得到營業虧損補貼同時又能將收入隱瞞,但與之相關的儲蓄貸款業務不受此影響。盡管在1988年營業虧損補貼被削減了不少,但人們爭著在12月31日以前收購儲蓄信貸銀行,同時收取巨額營業虧損補貼。例如,作為全美最大納稅者之一的福特汽車公司,也積極爭購儲蓄信貸銀行,同時得到了數十億美元的營業虧損補貼。

1988年12月28日,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宣布完成其中最大的一筆轉讓交易,傑拉爾德·J.福特(非美國前任總統)、麥克安德烈斯·福布斯控股公司(羅納德·佩雷爾曼的投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