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氣量是能量更是力量(1 / 2)

氣量是能量更是力量

辦公史話

作者:蔡建軍

北宋的呂蒙正是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狀元宰相,他有敢於頂撞皇上的膽量,也有唯才是舉的氣量。皇帝雖然生氣,但還是舍不得棄之不用,最終成了太宗真正信賴的股肱之臣。

呂蒙正有個同窗學友叫溫仲舒,兩人都出身社會底層,從小一起長大,彼此相互仰慕,兩小無猜,親如兄弟。太平興國二年,雙雙考中了進士,走進國家公務員序列。從政後,這哥倆能文能武,敢愛敢恨,下馬能激揚文字,上馬能指點江山,活活脫脫的偶像與實力派政治明星。

誰知,溫仲舒意外“中箭”,被問責受貶多年,沒有“東山再起”。呂蒙正擔任中書令後,不忘“發小”的情誼,珍惜他的才華,多次向太宗舉薦,使溫仲舒重新走上領導崗位。

官場生涯,給溫仲舒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舞台。他如魚得水,青雲直上,威風八麵。用現在成功學的理論來說,隻有“埋頭”,才能“抬頭”,少惹是非多讀書,少說八卦用心幹。後來,溫仲舒從奴隸到將軍,一屁股坐到了中央政法委書記的椅子上。這烏紗帽來之不易。可以說,這其中呂蒙正的賞識和眷顧,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時間在變,地位在變,人的心理也在變。曾幾何時,一顆正直的心也變得扭曲了,變得怪異了。這種變化,源於他的嫉妒。

按說知遇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可是,春風得意的溫仲舒,自負狂傲,雖有才幹,但與自己的兄弟平起平坐時,卻剛愎自用起來,喜歡自我“炒作”,甚至在呂蒙正觸怒了“龍顏”,皇上正生氣時,他利欲熏心,昧起良心,趁機對呂蒙正落井下石。

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大罵溫仲舒豬狗不如。可呂蒙正聞過後,卻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一生,一路走來,難免跌跌撞撞、磕磕絆絆。那些瑣碎的東西就像硌腳的小石子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它隻能讓人疲憊不堪。也不必回頭,在意身後,前麵的路還很長。隻要為國盡力,方向沒錯,政績還在,那些彎彎繞繞萬萬不可記在心上。”為人寬厚質樸,以正道自持的他,不為名利而爭鬥,不為歪曲而糾結,讓眾人肅嚴起敬。

有一次,呂蒙正誇讚溫仲舒的才幹時,知道實情的太宗以為他還蒙在鼓裏,就忍不住提醒說:“你總是誇獎他,可他卻常常把你說得一錢不值呢!”心無芥蒂,不懷成見的呂蒙正笑了笑說:“陛下把我安置在這個職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樣欣賞別人的才能,並能讓他才當其任。至於別人怎麼說我,這哪裏是我職權之內所管的事呢?”

呂蒙正為官箴言,穿越千年時空,燭照古今中外,實為金玉良言。

以惡報惡,隻能導致道德更加淪喪。以善報惡,才能感動那些良知尚未泯滅之人。溫仲舒事後得知,這位被自己傷害、擠兌的人,卻是多年來苦心栽培自己的大恩人時,如醍醐灌頂,腸子都悔青了!他反思自己的操行,痛思走過的人生道路,很快變得成熟起來。

原諒他人,受益自己,這不僅是一種寬厚的美德,也體現了呂蒙正閃亮的人生智慧。他不計前嫌、禮賢下士、寬廣容人、秉公處事的治國理念,讓太宗更加敬重他的做官為人,也愈發器重有加。

呂蒙正事事苛求自己,待人卻付之以一顆關愛、寬恕的心,如此看來,什麼樣的批評接受不了,什麼樣的委屈不能忍受呢?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他,氣量恢宏,正能量過人,放射出可貴而高尚的人格與美德的光芒。

事實證明,呂蒙正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溫仲舒雖說有點嫉妒的小毛病,幹事還是很有能力的,是一個不錯的官場達人。他出鎮邊疆,叱吒風雲,所向披靡;輔政朝廷,辦事得力,業績不俗,以致與名臣寇準齊名,時人並稱他們為“溫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