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隱情
文/汪微微
她,是著名詩人徐誌摩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中最早的輸家與最後的贏家,盡管流傳於世的故事比不得林徽因、陸小曼那般精彩,卻是爭議最少的一個。
這個名為張幼儀的女人,15歲做了徐家的媳婦,舉止端莊、沉默寡言,公婆覺得有了她,簡直是自家祖墳冒青煙,老公卻視她為“鄉下土包子”。她身上有與自己年齡完全不般配的成熟,平日裏話不多,一旦說起話來,必定深思熟慮、落地有聲。別說是詩人,即便普通二十郎當的男子,對於這種姐姐式的人物想必也是敬畏大於疼愛。“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晚年的張幼儀,在回憶第一次見到徐誌摩與陸小曼親昵的樣子時,這樣酸溜溜地說,言語中透著一個女強人、女家長不由分說的自以為是。的確,她是姐姐,是商人,是母親,是媳婦,卻不是太太。堅毅這個美德注定了她是一個不需要男人保護的女人,這自然不算什麼缺點,但總也可以想見,徐誌摩不喜歡她,未必就是生性的風流浪蕩,而是天生的氣場不合。
在僅存的幾張年輕時的照片中,她穿著洋服,戴著闊邊的圓帽,眼睛很大,長得並不醜,卻似乎不會笑。
張幼儀被甩,不是一個欺強淩弱的強男子甩了手無寸鐵的弱女子,而是一個天性敏感脆弱的弱男子離開了精明幹練、手腕超強的強女子,盡管這樣的拋棄同樣是不可原諒的,卻比前一種多了些複雜與無奈。徐張離婚後,徐的父母堅持每月寄200美金供張幼儀在國外讀書,這些錢在當時,足夠一個女子帶著兒子生活得很滋潤。待她回國後,又將上海的房子贈與她,並認她為幹女兒,如此,連遺產都有她的份兒。而她也天生是做生意的料,戰爭期間囤積軍服染料,價格翻了100倍才出手。
這時候的張幼儀明顯比陸小曼活得滋潤許多。後者雖然得到了愛情,卻始終生活在前妻這個巨大的陰影中。如果說結婚要丈夫前妻首肯,公公婆婆寧願與丈夫的前妻住在一起都不算什麼,最可怕的就是公公婆婆寧願把錢給丈夫的前妻也不願意給這對恩愛的年輕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徐誌摩婚後為了賺錢奔波於京滬之間,最終命喪黃泉,又何嚐沒有張幼儀的功勞?徐誌摩死後,徐家授意張幼儀全權處理喪事,並且將家族的全部生意交由她打理,這就意味著,徐家的財產由她一人獨得。至此,她為徐家父母養老送終也就不是“道義”二字便可以解釋了。
林徽因臨死前唯一要見的人是張幼儀,那是她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相見,彼此沒有說話。作為另一個領域的精明幹練女子,不知林徽因是否一早便預見到了她會像一座山,壓在相愛的人身上,所以才舍棄徐誌摩選擇了梁思成?
自然,她是無心的,是想把任何關係都處理好的,卻因過於八麵玲瓏,過於強大與能幹,而斷了別人的活路。
人們習慣於誇大愛情所帶來的幸福與失愛所帶來的痛苦,尤其想當然地以為,愛情是女人生命中唯一可寶貴的。當一個女人,獲得了財富、聲名、尊敬、長壽,卻沒有獲得愛情,她在大眾眼中依然具備可被同情的本錢,於是,這個女人輕意便名利雙收。
張幼儀就是這樣一個因為失去了愛情而名利雙收的女子。當人們打著維護傳統禮儀與社會公正的旗號,將她樹為楷模,陸小曼就成了一個可悲卻不受同情的反麵教材——因為得到了短暫的歡愉與愛戀,而失掉了大半輩子的尊嚴與幸福。
如此看來,愛情果真是害人的東西。
短命的詩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子,林徽因活了51歲,陸小曼活了62歲,張幼儀則89歲高齡仙逝,晚年陪伴她的是一位蘇姓中醫。其實她得到已經太多,實在沒什麼好抱怨的,她卻怨氣頗多,甚至說“文人就是這德行”。她算是商人吧,一生中唯一沒有經營好的是與文人的那段姻緣,卻也不算是失敗,於她而言甚至可以說是重生。失愛沒什麼大不了,對於精明的女子來說,不過是這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可悲的倒是那些無視另一扇門的癡心女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