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以情養兵(2 / 2)

能做到這一點,明婕的付出讓他也是感到心疼。

死一般的寂靜,偌大的點將台下黑壓壓一片,卻沒有一點聲響。

“我為書臣,眾將士有人認得我也有人不識我,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選擇了我,明義軍從開始建立到現在的規模,我都要感謝一個人,如果沒有她,我不知道原來還有人和我誌同道合,我曾經一度以為,我不過是個複仇者,孤零零地走在一條路上,沒有同伴,也沒有戰友,更沒有並肩作戰者,我也以為,我會一輩子平庸直到死去,將希望寄托於下一代,在我麵臨著生與死的選擇的時候,我還是害怕死亡而選擇苟且偷生;在麵對成功與失敗的時候,我還是害怕成功不敢嚐試;在麵對理想和現實的時候,我總是會以現實為借口,然後慢慢放棄自己本可以實現的夢。也許,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想幹一番大事卻畏手畏腳,想要進步開拓,卻又畏葸不前;想要的永遠都很多,實際行動卻很少。但是,自從她的出現,不僅給了我新生,也給我帶來了希望。”

說到這裏,書臣看了一眼明婕,嘴角露出一絲微笑。繼續說道:“人們總說命運是天注定,人改變的不是命運而是自己,要麼學會服從,要麼學會反抗,所有的不成功無非是死在反抗的路上,可偏偏就有人學不會反抗,硬是想要偏安一隅,為一己私利隻在乎自己性命,無關他人安危,所以才會有各種矛盾,明義軍取名,明曉大義,若人不能走出自己的局限,隻在乎自己,那麼軍隊就沒有凝聚力,再強的將士再壯的戰馬,都是一盤散沙,當所有人心中隻有國家的統一這個信念,當所有人都能顧慮到他人的安危,當所有人都能有一件自己就是犧牲性命也要保護的東西,那麼何愁天下不平,百姓不安寧?何愁胸懷不寬廣,豪情不得展?何愁不光耀名楣,流傳千古?”

心懷天下為國憂,將士身死百姓安。

三千將士無一人回答,隻是靜靜地聽著書臣的講話。

“我本無所依,和你們一樣,隻是因為一腔熱血所以才報效疆場,戰旗飛揚,何日才能續寫榮光?陪我走的路,很長很遠很艱難,好在你們都在,明義軍,就像是我和主帥的孩子一樣,我們親手建立,親手訓練,親手將他們送上戰場,我們看著他長大,看著他成長,看著他走的每一步,不管事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勝利還是慘敗,我們沒有放棄,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終有一天會讓我們驕傲。”

“曆經過多少生死的磨練,才能夠取得多少的勝利輝煌,明義軍是我的軟肋也是我堅強的後盾,因為是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有太多的將士為了打響明義軍的旗號慷慨激昂赴死,戰馬嘶鳴悲壯。作為你們的主公,我不求你們為我打下一片江山,也不求你們為我而戰,更多的我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你們的主帥,你們可以不服從我,但一定不可以讓她傷心,這是我唯一的請求。”

看著書臣彎下腰的那一刻,明婕眼中也是含著淚水,三千甲士也是情緒有些激動,胸膛在不停地起伏。

就連站在點將台下方的明取景和水連風也是一陣悸動,雖然書臣講的不好,但也充分表明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試問在這爾虞我詐的亂世之中,有幾人能夠做到坦言相待?

一個好的領帥如果真是在武功上異於常人,在做人方麵不得人心,那麼想要真正的取得天下,又有幾人臣服?

書臣並沒有因為明義軍的擴大就覺得高人一等本就難能可貴,自古士為知己者死,若不能了解兵心,若不能體擦兵情,何以讓兵去慷慨赴死?

書臣的做法雖然可能降低他在明義軍的地位,但他卻是將明義軍緊緊地綁在情字上,若心不能同行,早晚會生出異叛,人心不齊,各自為戰,那麼明婕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明義軍也不可能真正的強大起來,書臣之所以願意這樣,無非也是相信人間還是有真情,作為軍中男兒更是如此,敢愛敢恨,敢作敢為,重情重義。

“吼。”

書臣最後還是做到了,從點將台下三千甲士震耳欲聾的吼叫聲中,他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真的將明義軍綁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