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幽靈公主》看人與自然的關係
文化藝術研究
作者:謝榮
摘 要: 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是以遠古日本為背景講述生態環境的動畫作品,通過此動畫片探討人與自然的敬畏、對立、共存關係,從而給人類與自然的未來和諧相處以啟示。
關鍵詞: 人與自然 敬畏 對立 共存
一、引言
動畫大師宮崎駿經曆了日本動畫從發展、頂峰及反思的時刻,在他的童話裏,主要的主題是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他用動畫告訴我們,人類真正的敵人是自己變質的心,充滿欲望和仇恨的心,而動畫中的主角用神奇的力量和堅韌的鬥誌,撫平自然和人心,把自然與和平帶到觀眾心中。《幽靈公主》是以遠古日本為背景講述生態環境的動畫作品,在1997年一直占據日本電影史票房的第一寶座。《幽靈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那時的人們為了躲避戰火與苛政,紛紛逃入深山建立家園,可是破壞了森林中動物們的生存環境。少年阿席達卡是戰士一族的後裔,他為了保護村落,殺死了一頭豬神,而這頭豬神受到人類的迫害,已經幻化為邪神。邪神是自然界萬物對人類仇恨的化身,要人類抵償它所受的痛苦和冤屈,阿席達卡身中邪神的詛咒,為了解咒,他偕同羚角馬一同前往麒麟森林。在旅程中,體現出彼此之間的感情,即使遇到什麼困難羚角馬都對阿席達卡不離不棄,陪伴在他的身邊,一起麵對。本文通過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探討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及對未來生活的啟示。
二、從《幽靈公主》看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人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原始時期的日本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從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中感受到自然原因超過了人力的神威和神聖性,於是產生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認為世上萬物都各有掌管的精靈,可謂“物之所至,神之所在”。日本人懾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的威力,把山川草木均視為神,一切加以頂禮膜拜,以護佑眾生。日本學者梅原猛指出:“日本信仰的基本點就是對樹木的崇拜,神道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崇拜,神道就是森林的宗教,森林信仰乃是日本文化的起點。”①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森林結下了深厚的關係,遠古以來的“萬物有靈觀”、自然之間的“生命平等”觀念等,都同森林環境緊密聯係。
宮崎駿影片中的大自然作為一種典型環境,宛若世外仙境,充滿種種神異。該影片中麒麟獸的森林古木參天,鬱鬱蔥蔥,險峰、深穀、棧道、清澈的河水,一切都令人神往。而棲息在這森林裏的動物都充滿靈性,豬神、山犬、麒麟獸等都是自然神。大自然的化身麒麟獸腳踩過的地方花草立長,到晚上就會化成充盈天地的熒光巨人。它給予生命也奪走生命,它使森林生機勃勃,使生命垂危的生命獲救,是森林中所有動物的精神支柱。但是人類的愚昧和無知使它失去頭顱時,它的憤怒使萬物枯萎,天地易色,使狂妄的人類無可逃遁,收到嚴重的警告和懲罰。總之,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而神秘的,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二)人與自然的對立
人類追求生存與幸福的本能,就是與自然中其他種族衝突的來源,尤其人類開始有了科學技術,也是人類盜火後所無法避免的原罪。當人類在破壞自然風景時,並不全然隻是資本家的欲望等鄙俗理由,如片中山區的鐵礦可以換白米而不致挨餓時,尤其宮崎駿在其中也是在描寫低下的人們辛苦地討生活。阿席達卡與鐵工廠的女工一同踩風箱,就是身為人類知曉這辛苦生存的道理。人類與其他生物完全不同,不掠奪自然便無法爭取到豐沛的資源與文化,曆史的進展,因而雖明知與自然為敵將遭報複,甚至導致相互毀滅,可是持續開發仍是人類正義不可退讓的一環。環境絕不是單純以聲討人類的醜惡可以解決的,往往這是結構上的問題,這也是作者能帶領觀眾去看得更深入的所在。阿席達卡與白狼神對話時,曾經問:“難道人類和自然不能夠共存嗎?”類似的說話阿席達卡亦問過幻姬,這正是片中的重要主題,人類破壞大自然,自然會付出更大的犧牲使一切回複原狀。盡管在自然被徹底毀滅前,阿席達卡和珊挽救了麒麟獸,使大地得以重生,一切都回歸自然,但正如珊所說:“這個自然已經不是原來的自然”,死裏逃生的幻姬隻是淡淡地說:“一切隻好從頭再來。”這其中多少包含仇恨將要循環下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