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指導閱讀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1 / 2)

指導閱讀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施維

摘 要: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指導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有方法地閱讀,抓住文本關鍵語句,把握文本大意,體會文本主題思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閱讀能夠幫助人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淨化心靈,改變氣質,閱讀伴隨人的一生,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重要學習技能之一。教師必須從學生的未來發展著眼,從為學生奠定終身發展基礎的角度思考,有目的地引領、有計劃地安排、有方法地教學,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滲透速讀與巧讀方法,幫助學生加快閱讀速度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十分必要。首先,通過快速閱讀,可發展學生智力。因為在快速閱讀中,學生需要經過理解、思索、想象與記憶等思維活動,提高閱讀速度,以提煉出更多信息,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敏捷思維與反應力,從而發展學生智力。其次,速讀可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知識,尤其是課外閱讀,可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麵。再次,速讀可提高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因為在閱讀時,學生會逐步提高閱讀速度,收集更豐富的詞語,而詞彙知識又是語言表達的基礎。所以,速讀可發展學生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語文閱讀量也逐步上升,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滲透速讀方法,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逆向式講讀。如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在閱讀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先分析篇末內容,而後閱讀文後思考題。一般而言,篇末內容的概括性很強,通過對其分析,學生可提前把握文本主旨。這樣,通過逆向閱讀,可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礎上,在文後問題的驅動下,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地發掘課文難點,把握文本細節。這樣,可促進學生逆向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2)跳躍式講讀。即跳讀,不再是逐字逐句閱讀。這就要求教師注意分析文章結構,把握課文脈絡,突出重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快速理解文本。一般而言,該閱讀技巧適用於內容冗長繁雜而情節曲折迂回的文章,以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章脈絡,提煉所需信息,訓練閱讀速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二、指導細讀與會讀策略,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認知與思想上缺乏獨立性,難以快速辨別真假,同時學生意誌力與情緒方法缺乏穩定性,因而在閱讀學習中,學生有時注意力不集中,無法細致分析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積極性,提高思維準確性。如分析文本時,教師可提出啟發性、引導性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研讀文本細節,發掘隱含信息。對於疑難問題,還可引導學生討論,以突破難點,把握語篇深意。

三、注重精讀與多讀訓練,指導學生豐富知識積累

在小學階段,學生通常有較為活躍的思想、不穩定的心理特點,若教師隻是單一、反複地分析課文,那麼學生會感覺學習太過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影響閱讀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精講多讀,換言之,教師需要注重朗讀,放手讓學生完成思考任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隻是指導者與啟發者,教授學生閱讀與分析方法,適時點撥學習難點。這樣,可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其自主閱讀與朗讀,自主思考與感悟,研究文本細節,發揮想象聯想,入情入境,從而深刻理解文本,加深知識印象;可培養學生自學意識,激發學生閱讀熱情,並讓學生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活躍課堂氛圍。